第1章

一、南阳遗梦

南阳盆地的八月,热浪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在起伏的丘陵间流动。尹秀英婆婆踩着晨露,沿着楚长城遗址缓步而行。她年近八十,脊背微弯,但脚步依然稳健,手中的柴刀不时劈开拦路的藤蔓。这片土地她走了一辈子,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哪里有一株罕见的草药,哪里埋着破碎的陶片,哪里能挖到形态奇异的石头,她都了然于心。

连日暴雨冲刷后,山体一侧发生了小面积滑坡。尹婆婆注意到断面处露出一圈奇特的同心圆纹路——不同于常见的岩石层理,也不同于楚长城遗址常见的夯土结构。她用柴刀小心清理着泥土,渐渐露出一枚椭圆形的石头,表面布满褐白相间的晶状体,在晨光下泛着微光。一枚恐龙蛋化石。

更令人惊奇的是,化石中央嵌着一枚深蓝色的玻璃珠。珠子约指甲盖大小,色泽深邃,仿佛凝固的夜空。尹婆婆用粗粝的手指摩挲着珠子,发现它与化石的嵌合天衣无缝,显然是被人精心嵌入后又经岁月沉淀,成为了化石的一部分。

她想起祖父曾经讲过的故事:1938年,日军逼近南阳时,村民们曾将珍贵物品藏入山间。"藏宝于野,寄望于天"——这是战乱年代百姓最无奈的智慧。难道这枚珠子也是那样的藏物?但为何要嵌进化石中?尹婆婆小心地将化石包进布帕,放入背篓。恐龙蛋化石在当地并不罕见,但这枚珠子却让她心生涟漪,仿佛触碰到了一段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下山途中,尹婆婆在村口遇到了县里来的考古队员陈远。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皮肤黝黑,戴着黑框眼镜,正拿着测绘仪记录着楚长城的残垣断壁。

"婆婆又去采药了?"陈远笑着打招呼,目光却被背篓中的化石吸引,"这是...恐龙蛋?"

尹婆婆取出化石,指着其中的蓝珠子:"小陈先生看看,这是个什么物件?"

陈远接过化石,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后露出惊讶之色:"这嵌合工艺很不寻常。珠子像是民国时期的玻璃工艺,但怎么会嵌进化石里?"他取出放大镜观察,"婆婆,能借我研究几天吗?我正好在写楚长城周边民间物件的报告。"

尹婆婆点点头:"放在我这儿也就是个石头,你们文化人说不定能看出个门道。"

陈远道谢着接过化石,他的指尖触到那枚蓝珠子时,莫名感到一阵心悸——仿佛触碰到了某个等待已久的约定。

二、珠中密码

县文物所的办公室里,陈远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着这枚奇特的化石。恐龙蛋属于椭圆形蛋科,常见于南阳盆地白垩纪地层,距今约8000万年。但珠子与化石的嵌合处显示,有人为加工的痕迹——珠子被精准地嵌入化石的裂隙中,再用特殊的粘合剂固定,经年累月后,化石表面重新矿化,几乎将珠子永久封存其中。

陈远尝试用X射线扫描,发现珠子内部有细微的刻痕。经过高分辨率成像处理,他辨认出三个娟秀的小字:"宛东陈记"。

"宛东"指南阳以东地区,"陈记"则可能是商号或家族名。陈远心中一震——他的家族正是宛东陈氏,祖上在民国时期经营玻璃工艺品作坊,后因战乱而衰落。

他立即打电话给父亲。老人听后沉默良久,缓缓道:"你太爷爷陈望之确实经营过'陈记玻璃坊',擅长制作精巧的玻璃物件。1935年,他曾为一桩婚事定制过一批礼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对'蝶梦珠',内壁刻有'宛东陈记'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