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点燥热,吹得 A 大图书馆前的香樟树沙沙作响。
苏晓棠抱着一摞《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往三楼阅览室跑,白色帆布鞋踩过散落的樟树叶,发出细碎的 “咯吱” 声。
走到楼梯转角时。
她没注意到前方突然停下的身影,整个人撞了上去,怀里的书哗啦啦散了一地。
“对不起!对不起!” 苏晓棠慌忙蹲下去捡书,指尖刚碰到一本《边城》,就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先她一步拿起了书。
那只手的主人穿着浅灰色连帽卫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戴着一块黑色运动手表,表盘还沾着点不易察觉的银色金属屑。
“你的书。” 男生把捡好的书递过来,声音像秋日清晨的露水,清清凉凉的。
苏晓棠抬头时,正好对上他的眼睛 —— 那是双很亮的眼睛,眼尾微微上挑,却因为眼神太过平静,显得有些冷淡。
他的额前碎发被风吹得微乱,几缕贴在饱满的额头上,透着股少年气。
“谢谢……”
苏晓棠接过书,脸颊有点发烫,她这才发现男生怀里也抱着东西:一个半旧的黑色帆布包,包口露出半截蓝色的机械图纸,边角还画着简单的齿轮草图。
男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转身往四楼走。
苏晓棠看着他的背影,注意到他卫衣背后印着一行小字: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创新实验室。
原来还是个 “技术大佬”,她心里偷偷想,抱着书继续往阅览室走,只是刚才撞上去时,鼻尖萦绕的淡淡松香,好像还没散。
这是苏晓棠和林屿的第一次相遇,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只泛起一点涟漪,很快就被淹没在大二忙碌的课程里。
苏晓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每天不是泡在图书馆写读书笔记,就是往教学楼跑,应付各种文学史课;
而林屿在自动化学院,听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偶尔在校园里见到他,要么是抱着一堆零件往实验室走,要么是和几个同样穿实验服的同学讨论着什么,眉头总是微微皱着,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方程。
两人真正有交集,是在一个月后的 “校园文化节”。
学院要办一场 “科技与文学” 主题分享会,需要汉语言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合作。
苏晓棠作为文学社的干事,负责撰写分享会的串场词和互动环节设计;
而林屿则是自动化学院派来的代表,要带着实验室的小型机器人来做展示。
第一次合作会议定在学院会议室,苏晓棠提前十分钟到,推开门就看见林屿已经坐在里面了。
他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是复杂的机器人编程代码。
听到开门声,他抬了下头,认出苏晓棠后,轻轻 “哦” 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你来得好早啊。”
苏晓棠把笔记本放在他旁边的座位上。
“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到的。”
“实验室离这儿近。”
林屿关掉代码页面,打开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机器人展示的 PPT。
“我把展示流程整理了一下,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配合你的串场词。”
苏晓棠凑过去看屏幕,鼻尖又闻到了那股熟悉的松香,比上次更清晰些,好像是他身上洗衣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