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能行吗?他看着有点…”保安压低声音。

“没问题,”张子澜推了推眼镜,展现出学霸特有的、让人莫名信服的气场,“沟通不畅有时源于知识壁垒,一旦找到共同话题,就能搭建理解的桥梁。”(他下意识用了某位教授的名言)

保安最终点了点头:“那你看好他,别让他做危险动作,别打扰其他游客。有事立刻用对讲机呼叫我们。”

“明白!”

人群见没什么热闹可看,也渐渐散去,只是偶尔还有人回头好奇地张望几眼这诡异的组合——一个穿着志愿者马甲的现代学生,领着一个长发滴水的“古人”。

张子澜松了口气,对李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跟着自己,沿着景区规划好的参观路线前行。

李冰立刻迈步跟上,他的步伐甚至有些急切,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贪婪地扫描着视野里的一切。

于是,一场极其诡异的“现场教学”开始了。

“这是鱼嘴,现代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过了,比古代…嗯…比以前的竹笼卵石结构坚固很多,寿命也更长。”张子澜尽量用简单的词汇,配合手势讲解。

李冰听到“钢筋混凝土”时一脸茫然,但听到“竹笼卵石”时眼睛猛地一亮,用力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甚至还蹲下身,不顾地上水渍,仔细用手指触摸混凝土的接缝和质感,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走过鱼嘴,来到飞沙堰。

“这是飞沙堰,利用弯道环流原理,自动排沙泄洪。水量太大时,洪水会自动漫过这里,确保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会过多…”张子澜指着那处溢洪道讲解。

“环流…排沙…”李冰喃喃自语,这两个词他似乎琢磨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猛地抬头看向河道弯处,又低头看看堰体,双手甚至不自觉地开始比划水流的方向和沙砾运动的轨迹。“妙哉!竟可如此!顺势而为,尽得风流!”他忍不住脱口赞道,完全忘了对方可能听不懂。

张子澜虽然没完全听清他那文白夹杂的感叹,但看他那恍然大悟、击节赞叹的样子,心中那份荒诞的猜想又加重了几分——这人,好像真的在理解这些几百年前就成熟了的、他本该“了如指掌”的原理!

接下来是宝瓶口。

望着那劈开玉垒山形成的峡口,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李冰驻足良久,神情复杂。这里有他亲自督导开凿的痕迹(虽然现代经过大规模整修),熟悉感扑面而来,但周边的一切又在提醒他物非人非。

“开凿此处,甚艰…”他轻声道,仿佛在自言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拂过山壁的岩石。

张子澜没听清,但他顺势接口:“是啊,听说古代没有炸药和大型机械,全靠火烧水浇、人力开凿,真是难以想象的工程奇迹。”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一块介绍古代开凿技术的展示牌,上面有示意图。

李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那图画得虽简略,却深得其中三味,不由得微微颔首。但下一刻,他的目光就被展示牌旁边的一个东西牢牢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