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消毒,带上双层手套。她推开门走进解剖室,女孩的尸体已经被放置在不锈钢解剖台上,无影灯冷白的光线照亮每一寸肌肤。
“开始吧。”沈清歌对助理点点头,拿起解剖刀。
三小时后,初步尸检完成。结果与前三起案件大同小异:死亡时间约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死因是过量麻醉剂导致呼吸抑制,体内没有检测到酒精或毒品,没有性侵痕迹,没有防卫伤。
唯一的区别是注射部位从颈部改为手腕,以及...
“沈医生,你看这里。”助理用镊子轻轻拨开女孩的头发,露出耳后一小片皮肤。
沈清歌俯身看去。在那处不易察觉的位置,有一个极细小的针孔,周围有轻微红肿。
“这不是注射麻醉剂的地方。”她立刻判断,“针头太细,更像是...”
“采血?”助理接话。
沈清歌点头,取来棉签小心翼翼地在针孔处取样。如果凶手采集了受害者的血液,那么他的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从单纯的“收藏玩偶”到开始“收藏”受害者的部分身体,这是许多连环杀手升级的标志性行为。
处理好样本后,她终于有机会仔细研究那枚夜莺胸针。在实验室的强光下,胸针的细节更加清晰。夜莺雕刻得栩栩如生,每一根羽毛都细致入微,红宝石眼睛仿佛有生命一般凝视着她。
“Sing for me”
这行字刻在翅膀内侧,显然需要特定的工具和技术才能完成。凶手有雕刻或珠宝制作的背景?
沈清歌将胸针放入电子显微镜下,调整焦距仔细观察刻字区域。刀工精准稳定,没有任何犹豫或错误的痕迹,说明雕刻者极为熟练自信。
在字母“g”的尾部,她发现了一点极微小的残留物。不是金属碎屑,而是一种暗红色的物质,几乎与周围的金属融为一体。她小心地采集样本,准备送去化验。
完成这一切后,天已经大亮。沈清歌揉着酸胀的眼睛走出实验室,打算冲个澡然后继续工作。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她的脚步声在回荡。
回到办公室,她打开电脑查看邮件。刑侦支队已经发来了初步调查报告:受害者身份确认,苏晚,二十五岁,音乐学院研究生,主修声乐,昨晚八点左右离开学校后失踪。熟人描述她活泼开朗,无明显仇家或感情纠纷。
声乐专业。沈清歌想起那枚胸针上的字——“Sing for me”。这不是随机选择。
她继续翻阅资料,直到一条信息引起她的注意:苏晚原定于下周参加一场重要演出,扮演的角色正是——夜莺。
沈清歌猛地站起身,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她抓起手机拨通李警官的号码:
“凶手不是在随机选择目标。他在按照某个特定主题收集‘玩偶’。苏晚是因为她要扮演夜莺才被选中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的意思是...”
“前三位受害者。”沈清歌快速调出档案,“第一位,林薇,芭蕾舞演员,遇害前正在排练《天鹅湖》。”
“第二位,赵雨欣,美术学校模特,专攻古典油画风格。”
“第三位,陈梦琪,复古服饰收藏家,经营一家 Vintage 服装店。”
她感到一阵寒意:“他不是随机选择漂亮女孩做成玩偶。他在收集特定类型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