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深工作繁忙,经常早出晚归。即使两人都在家,也通常是各据一方。他在书房处理工作,她则在客厅修改设计稿,或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画图。
他提供了一切优渥的物质条件:无限额的副卡、随时待命的司机、顶级的家居享受。他会记得她过敏的食物,嘱咐厨师避开;会在她熬夜画图时,默默让保姆送来温热的夜宵和护眼台灯;甚至会在她需要参加重要活动时,提前让造型师送来合适的礼服首饰。
体贴周到,无可指责。
但他从不越雷池一步。他们的交流多限于“早”、“晚安”、“谢谢”、“不用等我吃饭”。像是最合拍的室友,保持着礼貌而疏远的距离。
苏晚意逐渐适应了“顾太太”的身份,也开始学着打理这个“家”,添置一些她喜欢的绿植和装饰画。令她有些意外的是,无论她添加什么风格的东西,似乎都能奇异地融入这个原本冷硬的空间,丝毫不显突兀。
她越来越觉得看不透顾景深。他就像一本装帧精美却紧紧合上的书,你知道里面内容深厚,却找不到翻阅的入口。
有时,她会不经意间捕捉到他的目光。当她专注地看着窗外发呆时,当她因为设计稿的一个难点而微微蹙眉时……他的眼神会落在她身上,那目光深沉而复杂,似乎藏着很多东西,可每当她若有所觉地回望时,他又会迅速而自然地移开视线,恢复成一贯的平静无波。
是错觉吗?
苏晚意甩甩头,不再去想。他们之间只是一场合作,她不该探究太多。现在的生活平静、安稳,正是她需要的。她应该满足。
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听到隔壁房间传来隐约的声响时,她会对着无名指上那枚冰凉的戒指,生出一种不真切的恍惚。
这场婚姻,真的会一直这样平静无波地持续下去吗?
5 第五章:处心积虑的痕迹
平静的日子像溪流一样缓缓向前,苏晚意逐渐习惯了新婚的生活节奏。顾景深依旧忙碌,也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公寓很大,他们常常像两颗运行在不同轨道的星球,偶尔交汇,也仅限于礼貌的点头和必要的交谈。
然而,正是这种过于“完美”的契合度,开始让苏晚意感到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
那天下午,她需要找一份过去的建筑设计年鉴作为参考,想起顾景深书房里有一整面墙的专业书籍。她敲了敲书房门,里面传来他低沉的“请进”。
他正坐在电脑后开视频会议,见她进来,用眼神示意她自便,便继续用流利的英语与屏幕那端的人交谈。
苏晚意放轻脚步,走向书架。他的书房和他的人一样,整洁、高效,所有书籍分门别类,排列得一丝不苟。她很快找到了需要的年鉴,抽书时却不小心带落了旁边一本稍薄的册子。
她弯腰拾起,发现那是一本几年前某次国际青年建筑师论坛的纪念册。她随手翻开,目光却瞬间被其中一页吸引。
那是一张论坛与会者的合影。年轻的顾景深站在后排,清冷俊朗,在人群中依然显眼。而她的目光,却定格在照片一角——她自己。
那时她刚毕业没多久,跟着导师来见世面,只能挤在人群最边缘,笑得青涩又灿烂。她的影像很小,几乎只是背景板的一部分,若不是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