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者:郭兴华

老街的晨雾总是来得迟些,待到日头爬过东边的瓦檐,那灰白的氤氲才不情不愿地散去。陈默如往常一样推开“默然斋”的店门,铜铃轻响,惊起了檐角一只歇脚的麻雀。

这间位于江南老街深处的旧书店,是他祖父留下的产业。三开间的门面,两层小楼,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吱呀的抗议声。空气中永远漂浮着旧纸张与墨水混合的特殊气味,偶尔夹杂着后院那棵老桂花的香气。

陈默沏了一壶龙井,坐在柜台后那把藤椅里。这是祖父坐过的椅子,扶手处已被磨得光滑如玉。他翻开昨日未读完的书,却听得门外有脚步声停驻。

“请问,这里收旧书吗?”

来人约莫六十出头,灰白头发梳得齐整,戴一副金丝眼镜,身着浅灰色中山装,站姿笔挺如松。

陈默起身迎客:“收的,您有什么书要出手?”

老人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后,露出一本蓝色封面的线装书。书页泛黄,封面没有任何字样,只有几道水渍般的痕迹。

“这是家父的遗物,我整理旧物时发现的。我不藏書,想着或许有人需要。”老人说话带着些许北方口音,却又不完全是北方人。

陈默戴上白手套,小心接过。书脊的线有些松动,内页纸张脆薄,翻动时需格外谨慎。这是一本手工装订的诗集,字迹工整秀逸,墨迹深浅不一,显是不同时期所书。诗中多写江南景致,却透着北地苍茫。

“作者是?”陈默问道。

“家父,姓林,名远舟。”老人顿了顿,“曾是教书先生。”

陈默注意到诗集最后一页夹着一枚干枯的桂花,花瓣薄如蝉翼,却依稀留着淡黄色彩。花旁有一行小字:“九月十五,桂子落时,与君初见。”

“这书有些意思,”陈默说,“我给您开个价?”

老人摆手:“不必了,若能得遇知音,便是它的造化。我只是...”他忽然停顿,目光越过陈默肩头,落在柜台后方多宝格中的一把紫砂壶上。

那壶造型古朴,泥料细腻,颜色似栗又带些紫红。最特别的是壶身刻着一枝桂花,树下有个执伞的女子背影,寥寥数笔,意境全出。

“这壶...”老人向前几步,声音有些发颤,“能让我看看吗?”

陈默有些意外,仍取下壶递过去。老人捧壶的手微微发抖,从口袋中取出放大镜,仔细端详壶底的款识。良久,他长叹一声,眼中似有泪光闪烁。

“六十三年了,”他喃喃道,“没想到还能见到它。”

陈默不解:“您认得这把壶?”

老人抬头,目光穿过时光的迷雾:“这壶名‘桂雨’,出自顾景舟之手,是家父当年定制的。”他指向壶内壁:“这里应该刻有一个‘舟’字。”

陈默经营旧书店多年,见识过不少奇事,但如此巧合还是头一遭。他查验壶内,果然在壶嘴下方发现一个极小的“舟”字。

“您请坐,”陈默重新沏茶,“能说说这把壶的故事吗?”

老人名唤林念秋,退休前是北京某大学的文学教授。他的父亲林远舟生于江南书香门第,年轻时北上求学,抗战爆发后滞留北方,从此再未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