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教授愣在原地,缓缓从怀中取出那本诗集,翻到最后一页,指着那行小字:“九月十五,桂子落时,与君初见。”又翻到前一页,那是一首题为《别秋》的诗:

“桂雨纷飞日,君执伞前行。 不敢呼君住,恐惊离雁声。 相约太平年,重聚桂花亭。 怎知一别后,山河已变更。”

现在一切都明白了。林远舟与顾清源在桂花飘香的秋季相遇,相爱于烽火连天的岁月。他定制那把“桂雨”壶,刻上初见时她执伞前行的背影,作为定情信物。然而战争让他们天人永隔,他被迫北上,她香消玉殒。

“父亲终生未娶,”林教授轻声道,“常独自对着一枚干桂花发呆。现在想来,应该就是诗集里夹的那枚。”

陈默沉默良久,忽然道:“林教授,我想带您去个地方。”

西山公墓早已荒废,杂草丛生。两人寻找多时,才在一棵老桂树下找到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勉强可辨“顾氏清源”四字。

林教授取出诗集,将那枚干桂花轻轻放在碑前:“顾老师,父亲让我告诉您,他从未忘记约定。”

这时,一阵秋风拂过,桂花簌簌落下,如雨般洒在墓碑周围。

回到默然斋,林教授郑重地将诗集赠予陈默:“这该是它的归宿。”

陈默却将“桂雨”壶推过去:“这也该是它的归宿。”

推让再三,林教授最终接受了壶,却提出一个请求:离乡前,他想用这把壶泡一壶茶,就在默然斋的后院。

桂花树下,一老一少对坐。林教授熟练地温壶、置茶、冲泡,茶香与桂香交融,氤氲成奇妙的香气。

“其实我并非专程来寻壶,”林教授忽然道,“我是来寻根的。”他望向远处的天空:“我出生在北方,母亲是父亲的学生,因崇拜父亲的学问而照顾他的生活。父亲感激她,却始终无法爱上她。我十岁那年,母亲病逝,临终前对我说:‘你父亲心里有个人,在江南的桂花树下’。那时我不懂,现在明白了。”

他斟茶两杯,继续道:“我退休后查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我还有半年。我想在这最后时光里,看看父亲念念不忘的江南,找找他深爱的那个人。”他微笑,“没想到找到了。”

陈默不知如何接话,只得举杯品茶。茶汤金黄透亮,入口甘醇,有着说不清的韵味。

“这壶果真如祖父所说,有灵性。”陈默道。

林教授点头:“器物之所以有灵,是因为倾注了人的情感。父亲将对顾老师的所有爱恋都融入了这把壶的设计中,制壶人又将这份心意化作形体。你看这壶身,线条流畅如江南流水;这壶把,弯曲如月下桂枝;这壶嘴,出水断水干脆利落,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他轻抚壶身:“父亲选择壶作为信物,是因为茶壶聚香纳味,越用越润,如同感情需要岁月滋养。而他只要背影,是因为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尊重与成全——他尊重顾老师选择的事业,成全她留守的决定。”

暮色渐浓,桂花香愈发浓郁。林教授忽然咳嗽起来,良久才平复。

“陈默,我能拜托你一件事吗?”他气息微喘,“我希望死后能将一部分骨灰撒在这里,与父亲心中的那个人同看桂花开落。另一部分带回北方,与父母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