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的“拾光”画廊,是许多年轻设计师梦寐以求的展示平台。

握着手机,我犹豫了很久。

过去的阴影让我对任何“赏识”抱有警惕。但“裂痕”被看到的喜悦,以及内心深处对真正被认可的渴望,最终压倒了疑虑。

我回复了一个简洁的:“好的,沈先生。时间地点您定。”

见面的地点就在“拾光”画廊。空间开阔,线条利落,以灰白为主调,点缀着极具质感的金属和原木元素,灯光设计精妙,营造出一种沉静而高级的氛围。

沈砚本人比杂志照片上显得更温和儒雅,三十岁左右的模样,穿着质地很好的浅灰色亚麻衬衫,身上有淡淡的、令人安心的雪松木质香气。

他没有问我的过去,没有探究我的真实姓名,甚至没有过多寒暄。从落座开始,我们聊的就是设计本身。他指着手机里“裂痕”的图片,目光专注而真诚:

“Nian,你的作品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破碎感,但这破碎不是终点,不是绝望的沉沦。我看到的是一种……在彻底的崩毁之后,从废墟里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近乎野蛮的生命力。这种矛盾带来的张力,非常独特,也非常打动我。”

他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

“能聊聊这种力量的来源吗?当然,如果你觉得冒犯,可以不说。”

他的目光没有一丝窥探,只有对作品的欣赏和好奇。那一刻,积压在心头许久的冰层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隙。

我避开了具体的伤痛,只谈感受:“或许……是对‘毁灭’本身的一种反抗?毁灭可以带走形式,但带不走内核里想要重生的渴望。就像……灰烬里,总会有新的东西长出来。”

沈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灰烬中的新生……这个意象很有力量。”

他随即提出一个让我心跳加速的建议:“Nian,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在下个月画廊的一个小型主题展‘破界’中,开辟一个独立的区域,展示你的作品?包括这枚‘裂痕’,

以及……你是否有新的、同样主题的创作想法?我会为你提供最好的工艺支持,材料预算也不必担心。”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的机会!巨大的惊喜冲击着我,随之而来的是不真实的眩晕感和深埋的自卑。

“我……我的作品,真的可以吗?在‘拾光’这样的地方?”

沈砚笑了,笑容很温和:“艺术的价值在于真诚和独特的力量,而非资历或名气。Nian,我相信我的眼光,也请你相信你自己的才华。你的作品,值得被看见。”

那是第一次,我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才华被肯定。不是作为“顾承璟养着的那个会画两笔的女人”,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考的设计师——Nian。

接下来的日子,我几乎住在了那个狭小的阁楼工作室。

沈砚兑现了他的承诺,联系了顶尖的珠宝工匠,提供了品质上乘的材料。我则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白天,我伏案画图,将脑海中的意象倾泻到纸上;夜晚,我戴着放大镜,在台灯下和工匠沟通细节,反复推敲每一道裂痕的角度,每一颗宝石镶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