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家学渊源与睡前“温馨”故事

夜晚,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我房间里投下一道冷清的光带。隔壁家的孩子可能正听着王子公主的童话安然入睡,而我,则蜷缩在被窝里,听我妈讲我们家的家传手艺。

“宝贝儿,今晚的目标是市中心医院住院部307房的那位老先生。”妈妈的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如果忽略内容的话,“他有点神经衰弱,睡眠很浅,是块硬骨头,但榨取的能量纯度极高。”

我打了个哈欠:“妈,又是老头儿?能不能换个目标?比如那个总在游戏里骂我的小学生?我想去他梦里用98K爆锤他一百遍!”

妈妈轻轻拍了下我的脑袋:“严肃点!我们这是正经工作,有KPI考核的!吓唬小学生能量转化率太低,而且容易被‘童心护盾’反弹,得不偿失。听好了,进入浅睡眠者的梦境要像蚊子叮人,轻、快、准……”

我望着天花板上夜光星星贴纸,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这就是我的日常。我家,梦魇一族,世代以侵入他人梦境、制造恐惧、收集情绪能量为生。简单说,就是专业生产噩梦,包熟包吓人,售后概不负责。

据说我的曾曾曾祖父曾经成功吓晕过一位中世纪国王,导致对方第二天就签署了征收窗户税的法令——理由是阳光太好让人做不了噩梦,影响王室睡眠质量。这成了我们家谱上光辉的一笔。

妈妈继续着她的技术讲解:“……记住,化形要逼真。变幽灵就不要有脚,变怪兽就要有口臭,细节决定成败。最重要的是氛围营造,先从环境入手,温度降低个两三度,弄点若有若无的呻吟声……”

“妈,”我忍不住打断她,“这套路都用了多少年了?现在的人类看恐怖片比我们玩的还花,丧尸围城都是小场面了。咱们能不能创新一下?比如搞个‘无限循环的星期一’或者‘全世界都忘了你生日’这种精神层面的恐惧?”

妈妈瞪了我一眼,虽然黑暗中我看不清,但我能感觉到那眼神里的“孺子不可教也”:“创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传统恐怖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你以为‘床底有人’、‘回头杀’、‘鬼压床’这些经典桥段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是我们一代代梦魇呕心沥血打磨出来的!”

她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宝贝,我知道你觉得老土。但吓人是一门艺术。要精准调动对方最深层的恐惧,又不能真把人吓出毛病,不然管理局要罚款的。能量收集要可持续性发展。”

“知道啦知道啦,”我敷衍道,“轻车熟路,闭着眼都能吓哭十个八个的。”

“闭着眼怎么吓人?用心!用情绪共鸣!”妈妈纠正道,“好了,理论知识就到这。今晚你爸负责给一个熬夜刷剧的上班族制造‘鬼压床’,我去会会那位老先生。你嘛……功课做完了没?”

是的,我们也有功课。《人类心理学基础》、《恐惧情绪分级与采集效率》、《化形术的七十二种技巧》、《梦境外交礼仪(避免与其他梦魇业务冲突)》……真是噩梦一样的功课。

“做完了……”我嘟囔着,“妈,我什么时候能独立接单啊?我都练习好久了。”我指的是偷偷潜入我表哥梦里把他变成会跳舞的西兰花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