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消息几乎是秒回:【老板爽快!等着。】

时间仿佛凝固了。我坐在黑暗的车厢里,像一头蛰伏的猛兽,只有眼睛死死盯着“老K”的对话框。每一秒都无比漫长。手机屏幕的光映着我紧绷的下颌线。

大概过了煎熬的五分钟。

“叮咚。”

老K发来一个加密链接。我立刻点开,输入他同步发来的密码。手机屏幕瞬间分割成几个小画面!

电梯里,小梅正对着镜子整理头发,脸上带着一丝迫不及待的笑意。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起。最后,是那个该死的、熟悉的防盗门!小梅走到门前,甚至没有敲门,直接掏出手机操作了一下。门开了!一只属于男人的、戴着金表的手伸出来,一把将她拽了进去!门“砰”地关上!

整个过程,不到十秒。清晰得如同高清电影!

成了!

一股近乎残忍的兴奋感瞬间冲上我的头顶,让我头皮发麻!我立刻点开录像功能,手机开始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屏幕上的时间,在冰冷的数字跳动:19:47。

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无声地呼出一口浊气。胸腔里那颗疯狂跳动的心脏,此刻却奇异地平静下来,被一种冰冷的、掌控一切的满足感所取代。证据链,最关键的一环,牢牢握在了我手里。剩下的,就是等着看戏,然后,亲手把这场戏推向最高潮。

我瞥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19:47。很好。距离我计划的“失踪”时间点,还有十三分钟。这十三分钟,是留给他们的,也是留给我自己最后冷静的缓冲。

我闭上眼,手指在方向盘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脑子里像有一台精密的仪器在高速运转,反复推演着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报警电话怎么说?用什么语气?匿名举报的措辞要精准,既能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又不能留下任何指向我的线索。社交媒体上如何引爆?选择哪个平台?用什么样的“目击”描述最能引发恐慌和传播?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像沙漏里的沙。车窗外,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车流如织,霓虹闪烁,一片喧嚣繁华。而在这片喧嚣之下,一场由我亲手导演的风暴,正在无声地酝酿。

19:58。

我猛地睁开眼,眸子里一片寒潭般的死寂。该动手了。

我拿起那个匿名的旧手机。指尖冰凉,动作却异常稳定。解锁,拨号——110。

“嘟…嘟…” 两声短促的忙音后,一个冷静的女声传来:“您好,这里是110报警服务台,请讲。”

我深吸一口气,刻意压低了嗓音,让声音听起来带着一种急促的、极力压抑恐惧的颤抖,甚至逼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哽咽:

“喂?喂!警察同志!快!快来人啊!我…我…我刚才在滨河公园跑步,就是…就是靠近东岸观景台下面那片芦苇荡那里…我…我看到一只女人的运动鞋!白色的!上面…上面有血!好多血!就…就丢在芦苇丛边上!旁边…旁边还有一条撕烂的…像是运动裤的布料!深蓝色的!太吓人了!我…我不敢过去看!你们快派人来啊!”

我的语速很快,断断续续,充满了真实的惊恐感。我精准地报出了地点——那是小梅常跑的路线,也是她“夜跑失踪”最合理的地方。描述的关键词:女人、运动鞋、血、撕烂的衣物。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指向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