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显然被我这番描述震住了。女警的声音瞬间严肃起来:“先生!您别慌!请保持冷静!您确定位置是滨河公园东岸观景台下方芦苇荡区域吗?您本人是否安全?请待在原地不要动,我们马上通知附近巡逻警力过去!能描述一下您看到的运动鞋和衣物的具体特征吗?还有,您有看到可疑人员吗?”
“我…我就在公园入口保安亭这边!我安全!鞋子…白色的,耐克,侧面有粉色的勾!裤子…深蓝色,像是速干运动裤的料子!就…就丢在芦苇丛边上,太吓人了!我没看到人!就…就我一个人跑步经过看到的!”我继续扮演着惊慌失措的目击者,声音抖得更厉害了些,“警察同志,你们快点啊!我…我害怕!”
“好!我们已记录!请保持电话畅通,待在保安亭附近安全位置,我们的警员会尽快赶到现场!感谢您的报警!”女警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电话挂断。
第一步,成了。警方这条线,已经点燃。
没有丝毫停顿,我立刻切换到另一个战场——社交媒体。我用早已准备好的、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空白小号,登录了本地最大的城市生活论坛和同城微博话题区。
标题:【滨河公园惊魂!夜跑女子疑似遇害!现场发现带血运动鞋和撕烂衣物!求扩散!】 (爆!)
内容:
“(惊恐)(惊恐)刚刚在滨河公园东岸观景台下面芦苇荡跑步!吓死我了!看到一只白色耐克女跑鞋(侧面粉色勾),上面全是血!旁边还有一条撕烂的深蓝色运动裤布料!丢在芦苇边上!太吓人了!我立刻报警了!警察正在赶过去!有没有人认识今晚在滨河公园夜跑的女孩?穿白色耐克鞋和深蓝运动裤的!快看看家人朋友在不在!祈祷平安!(蜡烛)(蜡烛)地点:滨河公园东岸观景台正下方芦苇丛区域!求扩散!让更多人看到找人!”
我反复检查了措辞,没有暴露任何个人信息,只有强烈的恐慌情绪和对现场细节的“目击”描述。我特意加了几个惊恐和祈祷的表情,让帖子看起来更具真实感和传播力。点击,发送!
几乎就在帖子发出的瞬间,我立刻用这个小号,在几个活跃的本地微信群(也是我早就用小号潜伏进去的)里,复制粘贴了同样的内容。同时,我联系了之前就“认识”的、专门做本地资讯的微博小V(当然,也是用钱铺垫好的关系),把同样的信息私信发给他,附言:“独家猛料!快发!绝对真实!报警回执我都有(图片)!” 我发了一张伪造的、模糊不清的“报警通话记录”截图。
做完这一切,我放下手机,后背已经被一层冷汗浸透。但我的神经,却像拉到极致的弓弦,绷得紧紧的,充满了毁灭前的亢奋。我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翠湖苑小区那灯火通明的三栋一单元。老K发来的监控画面还实时显示在另一个手机屏幕上——那扇该死的门,依旧紧闭着。
风暴,已经从我这里,席卷而出。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火势蔓延,等待那扇门打开,等待我亲手将这场复仇的盛宴,推向最高潮。
时间,开始变得无比缓慢,又无比迅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