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将东西推到他面前,
“我们研究的是摄影术的另一个维度。如果你只想解决灰雾问题,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停止拍摄那个工厂,问题自然消失。但如果你想知道那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看着林凡:
“你可以选择加入,并遵守规则。或者,现在转身离开,忘记这里的一切。”
林凡的心脏莫名地加速跳动。好奇心,还有那种长期困扰他的、对捕捉到什么却始终不得其法的焦灼感,压倒了一丝本能的不安。
“规则?”
陈先生递过来几张打字机打出的纸,纸张泛黄,边缘卷曲,还有不少手写的注释和补充。
《回溯摄影协会守则(初版)》
1. 拍摄主体: 仅可拍摄无生命的静物、建筑或自然景观。严禁拍摄任何动物、人像或疑似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
2. 拍摄时机: 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如:黄昏、午夜、浓雾、暴雨、极端的静电环境)。具体条件需根据拍摄主体与协会指南匹配。
3. 冲洗流程: 所有胶卷必须在协会指定暗房,使用标准配方的显影、停影、定影药水。暗房操作期间,安全灯必须始终维持幽绿色光照,亮度等级不得超过Level 3。
4. 影像观察: 凝视冲洗中的底片或刚完成显影的照片,持续时间不得超过三次完整的呼吸循环。若在影像中观察到任何不应存在或无法逻辑解释的物体、符号或现象,立即将照片完全浸入定影液,关闭所有光源,保持绝对静默,直至感知到“它”已离开。
5. 信息处置: 通过此方法获得的所有影像信息,其所有权归协会所有。严禁复制、传播或以任何形式向非协会成员透露影像内容。严禁依据影像内容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条款冰冷而怪异,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绝对。林凡感到一阵荒谬,但这荒谬感却被陈先生极其严肃的态度和这个地下空间的诡异氛围压了下去。
“这…都是为了什么?”林凡忍不住问。
“为了看到真实。”陈先生的声音毫无波澜,“也为了安全。”
他拿起那台双反相机,走向一个用厚重黑布遮住的显影槽。“一次演示。”
他让林凡站在一旁,自己则从工作台上拿起一个早已摆好的、布满灰尘的陶瓷人偶。
他将人偶放在绿光灯下,调整相机,按下快门。动作流畅而精准,仿佛演练过无数次。
然后是最关键的冲洗环节。陈先生在幽绿的光芒下操作,各种药水的气味弥漫开来。相纸浸入显影液,他用夹子轻轻晃动。
影像开始浮现。
最初是陶瓷人偶的轮廓。但很快,林凡发现了不对劲。照片里的人偶,并非现在这个布满灰尘的样子。它光洁如新,身上穿着一件颜色鲜艳的小纸裙,而那人偶此刻身上根本没有裙子!
更令人悚然的是,在人偶旁边的桌面上,还放着一小块咬了一口的蛋糕,而现在那里空空如也。
照片记录的,根本不是刚才拍摄下的瞬间。
林凡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后脑。这不是后期处理,不是任何他所知的摄影技巧。这是一种…他无法理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