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近一点在许集上班,远一点到县城。工资高的70,80元一个月,低的40,50元一个月。但是比在家种田却好多了。胆子大的,有点技术的跑去广州深圳的可能挣的更多点。
留在家里的只好种田了,种更多的田。如果是种自己的田,好歹有点微薄的收入。转承包别人家的田,搞不好还会亏本。原因就是每亩田的税费太多了。
林霖家林霖是老大,下面两个妹妹年纪还小,没法去打工。只能是种田,自己家的田太少了,就转承包别人家的土地来种。一亩田给别人200斤谷子就可以拿来种,当然70多元一亩的农业税费也得替他交了。
所以,即使转承包种别人的田,收入也实在有限。林霖家唯一盼望的是再过两年,两个女儿大了,可以去打工了,那时才会宽裕一点。但目前却是最穷的一批人。
林霖永远不会忘记,去年准备要去读高复班,300元的学费凑不出来。去问同村的大伯家借钱。大伯好歹是村长,虽然那时候的村长唯一的工作就是收农业税和各种附加费,但也有几百元一年的补贴。大伯家的两个大一点的堂兄,堂姐也在外打工。活钱还是有一点的。
那天,他和老实的老爹一起去的。他问的大伯:“大伯,我今年没考上,但是分数只差了1分,我不甘心,想去读高复班,只是高复班学费比较贵,我们还差点,想跟大伯借200元。”
大伯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说:“200元啊,这钱我们家是没有的。”
一旁的伯母那大嗓门接上话了:“这么大的人了,考不上大学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