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蔡大、蔡二对视一眼,由蔡大开口道:“俺们兄弟的命是蔡家给的,爷爷(指蔡禾)吩咐了,但凭女公子差遣!刀山火海,绝不皱眉头!”

“好。”文姬点头,“并非刀山火海,但要你们去做一趟远行商人。”

她让云岫铺开一幅简陋的舆图(这是她根据记忆和蔡邕藏书中的图册拼凑绘制的),指向路线。

“你们的第一站,是汉中。以采购药材、纸张原料为名,打通从长安到汉中的商路。在汉中城内,寻找一处稳妥的宅院或铺面,作为将来我蔡家产业的一个据点。站稳脚跟后,一人留守,一人继续南下入蜀,同样在成都附近寻找据点。沿途需仔细记录道路关隘、兵力部署、风土人情、物价涨跌。一切费用,由此支出。”

她示意蔡禾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里面是足够他们活动很久的金银。

蔡大蔡二看着舆图,听着这宏大的计划,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们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采买任务。

文姬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们:“此事至关紧要,亦至关隐秘。对外,你们只是蔡府派往外地的采办。对内,除我、禾叔与你们之外,再无他人知晓。沿途可结交商旅,亦可利用你们过去的江湖关系,但绝不可泄露真实目的。每隔两月,需设法传回消息,向禾叔汇报进展。可能做到?”

兄弟二人再次对视,眼中已满是震惊和一种被重用的激动。他们齐齐跪下:“必不负女公子重托!”

“起来吧。”文姬语气稍缓,“细节之处,禾叔会再与你们分说。记住,安全第一,事若不可为,保命归来即可。明日,你们便以寻常采办之名出发。”

两人重重磕了个头,跟着蔡禾退下了。

文姬轻轻吐出一口气。最冒险的一步棋,已经落下。她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两个年轻的远房亲戚身上。

第四幕:卫家的插曲

就在文姬暗中布局之时,一个她几乎快要遗忘的“麻烦”找上门来——她的“夫家”,河东卫氏。

这一日,卫家派来了一位老成的管家和一位嬷嬷,前来探望新婚不久便“病重”的儿媳(历史上文姬此时应已嫁与卫仲道,但可能因林夏的穿越,时间线略有微调,或卫仲道身体更早不佳)。

名义上是探望,实则是探查虚实,并委婉地提出,既然新妇身体一直不适,是否考虑回河东卫家本宗去休养?言语之间,暗示着若蔡琰一直无所出且体弱,卫家或许会有其他考虑。

蔡邕接待了他们,脸色很不好看。他虽知卫家顾虑有其道理,但对方如此急切且带有轻视意味的态度,让他这位父亲感到十分不快和心疼女儿。

文姬在后堂听闻此事,心中冷笑。历史上卫仲道早亡,文姬因无子而被卫家轻视,最终返回娘家。这反而成了她后来被匈奴掳掠的伏笔。

但现在,这对她而言,或许是个机会。

她并未出面,而是待卫家人走后,才来到书房见蔡邕。

蔡邕正闷闷不乐,见她来了,强颜欢笑道:“琰儿来了,无事,些许琐事罢了。”

文姬却主动提起:“父亲,方才云岫已告知女儿卫家来人之事。”

蔡邕叹了口气:“卫家……哎,仲道那孩子身体孱弱,他们也是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