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建国的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车轮碾过碎石子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老伙计在低声喘气。后斗里满满当当堆着的工业辣椒,被帆布盖得严严实实,只在边角处露出几抹暗沉的红——那红不像鲜辣椒那样鲜亮诱人,反倒带着几分工业原料特有的厚重感,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旁人,自己绝非能入口的食材。

他抬手擦了把额角的汗,六月的太阳正毒,透过车窗晒在胳膊上,火辣辣地疼。驾驶室里没装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风扇吱呀转着,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李建国瞥了眼仪表盘上的时间,下午两点半,要是顺利的话,傍晚六点前就能赶到县城的化工厂。他摸出裤兜里皱巴巴的纸条,上面记着女儿莉莉下学期的学费数额,指尖反复摩挲着那串数字,心里盘算着:这趟运费结了,除去油钱和过路费,刚好能凑够学费,剩下的还能给媳妇买两盒她念叨了好久的降压药。

想到这儿,李建国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了扬。莉莉今年上初三,学习成绩拔尖,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拉着他夸个不停,说莉莉是考重点高中的好苗子。为了供女儿读书,他没日没夜地跑运输,有时候一个月都回不了家,可只要电话里听到莉莉喊“爸,我又考第一了”,所有的累都像被风吹走了似的。前阵子莉莉打电话说想买本辅导资料,要五十多块钱,他当时没犹豫就答应了,挂了电话才发现自己钱包里只剩下三十多块,还是跟同行借了二十才凑够。现在想想,等这趟货送完,一定要多给莉莉塞点零花钱,让她别总舍不得买东西。

卡车转过一道弯,前方出现了李家坳的路标。这是个依山而建的村子,他跑运输常经过这儿,偶尔遇到村口小卖部的王婶,还会停下来买瓶水,听她说两句村里的新鲜事。王婶总说李家坳这两年变了,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闲下来就爱凑在一起家长里短,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便宜就能吵起来。李建国当时没太在意,觉得乡里乡亲的,再怎么样也不会坏到哪儿去,可今天刚靠近村口,卡车突然“吱呀”一声,猛地停了下来——路中间横七竖八堆着几捆干枯的玉米秆,秆子上还缠着几根麻绳,显然是有人故意放在这儿的。

李建国皱紧眉头,心里咯噔一下。他熄了火,推开车门跳下去,刚弯腰想把玉米秆挪开,就听见村口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十几个村民正拎着麻袋、挎着竹篮往这边跑,为首的是张老三——这人他认识,上次路过时,还见他在村口跟人抢着买便宜菜,三毛钱的小葱都要跟摊主讨价还价半天,是出了名的爱占小便宜。张老三身后跟着的,有村里的刘老太,还有李二狗、王小胖几个年轻小伙,一个个眼神发亮,直勾勾地盯着卡车后斗,像是看到了什么宝贝。

“建国啊,这大老远跑一趟,拉的啥好东西?”张老三跑到跟前,搓着手凑上来,语气热络得有些反常,“我瞅着帆布底下红通通的,是不是辣椒?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拉回家腌咸菜、炒腊肉,香得能多吃两碗饭!我家那口子昨天还念叨着,说今年的辣椒收成不好,正愁没的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