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彦青

看到这里,我被日记的内容震撼了,如果一切是真的,就能解释「理想乡」的来历了。原来「理想乡」的居民只是一群避难者,而且他们,或者说我们,一直没能等来援助,所以也没能离开这座建筑。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页,想知道事情的进展,日记后面还有不少内容。

日记的下一页,书写者已经不是彦青了,而是另有其人:

后来者好,也致敬亲爱的彦青,我叫顾晨,我是日记的第二位拥有者。

我是第一位出生在避难所的孩子。我的出生曾经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一位老者为我取了这个名字,希望我能为所有人带来好运。

我可以算作第三代吧,之前的两代人没能等到救援,等我长大之后,活着的人已经对此事闭口不提了。

我听过老一辈们讲故事,他们口中的森林、星空、河流、大海都让我难以想象,他们经历过的复杂生活令人震撼。如今,只有在一些画作或电子媒介中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我曾经对这些无比向往,可所有人都告诉我,为了生命的延续要放弃那些不该坚持之物,专注活下去。

年幼的时候我吃过一些特别的食物,可是等到我成年,我们只有少量的食物品种可供选择了。

我现在是一位农夫,负责种植和养殖,为避难者们提供食物。

很多作物已经不能保证供应了,它们的生长速度逐渐减慢,再也不能几周一熟,即使我将所有的「肥料」都供应给某种作物,也不能让它们恢复生长速度。

作为食物的动物也快养不活了,新生的幼崽经常没几天就死了,甚至很多幼崽出生就是畸形或者死亡的。

这可能会造成食物危机。我将这两件事上报之后,等待上级的反馈,他们会指导我解决这个问题的。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就是死后的动物埋进土里,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我想,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有必要牺牲所有的动物以维持农作物的生长。

身为传承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之伟大,我会继续为避难者们活下去而努力劳作下去的。

同样祝我们和后来者们好运。

顾晨

看完这一页,我再翻开下一页,这页也换了作者:

后来者们好,也致敬先辈们,我叫许忘忧,到我这里或许可以称为第七代了,因为母亲曾经和我说过第一位诞生在这座城市的新生儿,距离现在已经有四代人了。

两位前辈的讲述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知道世界曾经是那么丰富多彩,也知道了避难所的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是一位机械师,负责所有设施的维修。

我的经历与前两位不同,我历经了两次大变。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已经不同了。

第一次是电磁电力系统老化了很多,很多部分已经不能正常运转了。它所产的电力已经不够供应作物的生长,所以现在作物被移到建筑顶部的玻璃房中,利用阳光的照射辅助生长。

随之而来的是作物的产量下降了很多。

不得已,所有食物都实行配给制度,人们只能分到刚好果腹的食物。和所有人一样,我曾无数次在半夜饿醒。但好在我们坚持了下来,人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生活减少了大多数娱乐活动,也很少有人大量运动了,我感觉到自己的力气都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