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狂飙

资本的风口来了。随着比特币概念的爆火,一切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都成了香饽饽。“联众智链”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成为了资本追逐的明星。

B轮、C轮、D轮……融资额一轮比一轮惊人。公司的估值像坐了火箭般蹿升,从几千万到几亿,再到几十亿。林天明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财经媒体上,他被冠以“商业天才”、“区块链先锋”、“颠覆者”等耀眼头衔。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磨破嘴皮子推销概念的年轻人。他出入高端论坛,与业界大佬谈笑风生,在镁光灯下侃侃而谈“信任经济”、“价值互联网”。他学会了品红酒,打高尔夫,他的西装变得合身而昂贵。

公司极速扩张,员工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新的办公室占据了顶级写字楼的好几层,装修极尽现代与奢华。会议室里,讨论的不再是技术细节和产品优化,更多的是市场规模、估值模型、上市路径。

林天明被巨大的成功推着往前走,他享受这种被万众瞩目的感觉,享受用思想和语言征服台下观众的瞬间。他潜意识里开始觉得,自己的智慧和远见,才是公司成功的核心。

而陈锐,却越来越感到不适。他依然待在技术研发部,但他发现,自己主导的技术路线开始受到挑战。新来的首席运营官(COO)张薇,是一位背景光鲜、作风强悍的职业经理人,她直言不讳:“陈总,您的技术追求很极致,但商业社会要的是效率和回报。您设计的这套安全验证流程太繁琐,严重影响客户接入效率和体验。我们需要简化,甚至……在某些非核心环节,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标准,追求速度。”

“降低标准?”陈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绝对的安全和可信!这是底线!”

“底线需要向市场妥协,”张薇冷静地反驳,目光看向林天明,“林总,我们需要更快地占领市场,在竞争对手模仿之前建立绝对优势。时间窗口不等人。”

林天明沉吟着。他看到了张薇带来的业绩快速增长,也感受到了资本对规模和速度的渴望。他拍了拍陈锐的肩膀:“锐哥,我理解你的坚持。但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不能只做技术理想国。有时候,必要的妥协是为了更大的蓝图。这件事,就按张薇的方案先试点吧。”

陈锐看着林天明,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那个曾经和他一起在燥热的小办公室里,畅谈要用技术构建信任乌托邦的兄弟,此刻眼里只有对规模和速度的渴望。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坐回了角落。

公司的战略重心彻底倾斜。为了数据好看,为了取悦资本,平台开始接入一些资质存疑的企业,数据验证环节变得流于形式。技术部的生意越来越被边缘化,真正的核心创新近乎停滞,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市场扩张和品牌包装上。

内部开始分裂。以陈锐为首的技术元老们,感到理想被玷污,日渐沉默;而以张薇为首的新兴管理层,则风风火火,一切以KPI为导向。林天明试图平衡,却发现自己更倾向于能带来即时业绩的张薇。他甚至开始觉得,陈锐们的坚持,有些“迂腐”和“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