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奠基
二零一零年的夏天,蝉鸣聒噪,热浪炙烤着新兴的科技园区“云谷”。刚从顶尖商学院毕业的林天明,穿着一身略显紧绷的崭新西装,站在一栋略显陈旧的写字楼下。他手中紧握的,不是大公司的录用函,而是一份薄薄的、几乎全是空想的商业计划书。
他的合伙人,技术天才陈锐,正窝在顶层一间不足五十平米的办公室里,与几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为伴。那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落地扇徒劳地搅动着闷热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方便面和电子元件混合的奇特味道。
“天明,你确定这能行?”陈锐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映在他眼底,“‘联众智链’,这个名字是不是太大了点?我们只有两个人,和一个……半成品。”
林天明抹了把额上的汗,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能穿透这逼仄的空间,看到遥远的未来:“锐哥,信任是未来商业最稀缺的资源,而技术能为其筑起最坚固的基石。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企业间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绝对可信的数据协作与交易平台。现在看是空中楼阁,但未来,它会是所有商业连接的底层基础设施!”
他的声音充满激情,甚至带着一丝布道者的狂热。正是这份狂热,打动了一向只相信逻辑和代码的陈锐,也打动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位在传统制造业摸爬滚打多年,渴望抓住互联网尾巴的老先生,吴国栋。
吴先生看过计划书后,沉默了很久,最终看着林天明灼热的眼睛,说:“我看不懂你们那些技术名词,但我看人。小林,你眼里有光,有那种想把天捅个窟窿的劲头。我投的不是项目,是你这个人。”
五十万启动资金,如同久旱甘霖。林天明和陈锐像疯了一样扑在项目上。林天明负责到处跑市场、拉客户、参加路演,受尽白眼和质疑;陈锐则带领着后来加入的寥寥几个程序员,没日没夜地攻克技术难题。他们吃过整整一个月的泡面,也曾因为发不出工资而焦头烂额,被房东赶出过办公室。
最艰难的时候,团队只剩下了五个人。林天明站在中间,声音嘶哑却坚定:“现在离开,我理解并感谢你们过去的付出。选择留下,我们将一起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我不敢承诺必然的成功,但我承诺,前方的每一道荆棘,我会是第一个去踩的人!”
那眼神里的真诚与决绝,留住了最后的核心火种。
转机出现在一年后。他们抓住了一个微小的机会,为一家中小型物流公司免费搭建了一个小范围的供应链数据验证模块,意外地帮对方避免了一次巨大的合同欺诈。这次成功的案例,成了“联众智链”叩开市场的敲门砖。
订单开始零星出现,A轮融资终于到位。公司搬进了真正的写字楼,配备了空调和咖啡机。林天明站在明亮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对身边的陈锐说:“看,锐哥,我们正在改变潮水的方向。”
陈锐笑了笑,依旧沉默寡言,只是眼底多了几分认同。那时的他们,像所有初创团队一样,相信技术改变世界,相信理想高于一切,彼此是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