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陈默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李兰摸了摸他的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新的作业本:“以后遇到事,别慌,总会有人帮你的。”陈默点点头,看着手背上那道浅浅的疤——那是三岁时被粥烫的,如今已经不明显了,但他记得那天母亲抱着他奔跑的温度。
日子一天天过,陈默的倒霉事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上二年级时,他想帮老师擦黑板,刚拿起板擦,粉笔盒就掉在地上,粉笔全摔成了碎末;上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他带的面包被野狗叼走,水壶还漏了水,最后是同桌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他一半,老师把自己的水壶给了他;上四年级时,他参加数学竞赛,笔突然没水了,监考老师把自己的备用笔借给他,还帮他换了笔芯。
身边的人好像从来没因为他的倒霉而嫌弃他。巷口小卖部的刘阿姨,每次见他路过,都会塞给他一颗糖;同班的男生们,虽然会开玩笑说他“扫把星”,但运动会上,他跑接力赛摔了一跤,大家还是冲过去扶他,帮他捡掉在地上的接力棒;就连隔壁脾气有点古怪的赵爷爷,见他下雨天没带伞,也会把自己的黑布伞递给他,说“别淋着,感冒了麻烦”。
陈默渐渐明白,自己虽然倒霉,但身边有很多温暖的人。他开始学着小心翼翼,尽量不麻烦别人——走路时会仔细看路,避免撞到人;帮别人做事前,会先想清楚会不会出岔子;就连喝水,都会先检查杯子有没有裂缝。
可倒霉事还是会找上门。
十五岁那年,陈默上初中。夏天的一个周末,他帮母亲去菜市场买酱油。走到半路,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他赶紧把酱油瓶抱在怀里,往家跑。路过一个水坑时,他没注意,脚下一滑,摔在地上。酱油瓶摔碎了,酱油洒了一地,他的膝盖也擦破了皮,雨水混着血水,疼得他直咧嘴。
“孩子,没事吧?”一个声音传来。陈默抬头,看见菜市场卖菜的张奶奶撑着伞站在他身边。张奶奶赶紧把伞递给他,蹲下来看他的膝盖:“这雨下得急,你怎么不躲躲?来,我带你去旁边的店里擦擦药。”
张奶奶领着陈默到旁边的杂货店,找老板要了碘伏和棉签,亲自给他清理伤口。“你这孩子,看着就老实,怎么总这么倒霉?”张奶奶一边擦药,一边叹气,“不过没事,倒霉的事都过去了,以后就顺了。”
那天,张奶奶还帮陈默买了酱油,送他到巷口。陈默想把酱油钱给她,她摆摆手:“不用,一点酱油钱,不算什么。你以后走路小心点,别再摔着了。”
陈默站在巷口,看着张奶奶撑着伞走远的背影,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单一人,那些身边的人,就像雨天里的伞,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遮风挡雨。
第二章 准考证与自行车
十八岁那年,陈默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
考前一个月,陈默就开始紧张。他怕自己的倒霉事影响考试,每天晚上都要把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橡皮放在书包最外层的口袋里,检查三遍才睡觉。母亲李兰也跟着紧张,每天变着花样给陈默做营养餐,还特意去庙里求了个平安符,缝在陈默的衣服里。
“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李兰拍着陈默的肩,“妈相信你,就算考不好,也没关系,咱们还有别的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