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遇:甲方的“不近人情”
苏晚接到“时衍科技”中标通知时,指尖还沾着马克笔的蓝墨。她的“晚·设计工作室”刚成立半年,挤在老写字楼的12层,靠窗的位置摆着三盆多肉,叶片上还沾着早上浇水时溅的水珠——这是她能给团队的全部“奢侈”,直到这份AI医疗设备外观设计的合同砸进来,像道突然破云的光。
“时衍科技的陆总,出了名的严苛。”助理小林把打印好的资料递过来,指尖在“陆时衍”三个字上顿了顿,“听说上个月有个设计团队改了七稿,最后还是被他否了,理由是‘不够尊重用户’。”
苏晚揉了揉发酸的颈椎,把设计初稿叠整齐。稿纸上的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线条利落却留了弧度——她特意查了目标用户是老年群体,圆角设计能避免磕碰。“尊重用户不是喊口号,是落在细节里。”她把稿纸塞进帆布包,抬头时看见窗外的晚霞,把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染成了暖橙色,“走吧,让这位陆总看看,我们的细节够不够。”
时衍科技的总部在城市新地标,玻璃大厦直插云霄,前台的金属logo泛着冷光。苏晚跟着行政走进会议室时,长桌尽头已经坐了人。男人穿深灰色西装,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的机械表,表盘是极简的黑,没有多余刻度。他垂着眼翻文件,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直到苏晚站定,才抬眸看过来。
那目光很沉,像淬了冰的钢,扫过她手里的设计稿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苏设计师,”他的声音比想象中低,没有温度,“你这设计,好看,但没用。”
苏晚愣了愣,把稿纸推过去:“陆总,我做了用户调研。老年群体握力较弱,所以监测仪的握柄加了防滑纹,重量控制在200克以内,方便携带——”
“防滑纹的深度是1.2毫米?”陆时衍打断她,指尖点在稿纸的握柄处,“国标里老年用品的防滑纹最低要求1.5毫米,你少了0.3毫米,冬天手干时,照样会滑。”
他的指尖很凉,几乎要碰到苏晚的笔痕。苏晚低头看稿纸,确实是她算错了数据,脸颊瞬间热起来。“抱歉,是我疏忽了,我会修改——”
“不是修改,是重做。”陆时衍把稿纸推回来,纸页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时衍科技的产品,不允许‘疏忽’。明天早上九点,我要看到新的方案,包括防滑纹的受力分析图。”
苏晚捏着稿纸的指尖泛了白。从这里回工作室要四十分钟,重做方案加受力分析,意味着整个团队要通宵。她抬头想争取时间,却撞进陆时衍的目光里——他的眼神没有松动,只有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像在说“做不到就别接”。
走出时衍科技时,晚风已经带了凉意。小林气鼓鼓地踢了踢路边的石子:“他也太不近人情了!哪有让人家通宵改方案的?”苏晚却盯着手里的稿纸,陆时衍刚才点过的地方,蓝墨被指尖蹭出了一点晕染。“他说得对,”她忽然开口,“0.3毫米的差距,可能就是用户手里的安全隐患。”
那晚的工作室亮了一整夜。打印机嗡嗡作响,苏晚盯着电脑上的受力分析图,反复调整防滑纹的参数。凌晨三点,小林递来一杯热咖啡,看见苏晚把防滑纹深度改成1.6毫米——比国标还多了0.1毫米。“晚姐,没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