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闹钟修好时,外面的雪已经停了,太阳慢慢出来,把雪地照得亮晶晶的,晃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爷爷把闹钟递给晓棠,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打开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水果糖,有橘子味的、苹果味的,糖纸是透明的,上面印着小小的水果图案。爷爷挑了一颗橘子味的糖,塞进晓棠手里:“拿着,路上吃,别冻着。”
晓棠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甜丝丝的橘子味在舌尖散开,带着一点点凉,很快又被嘴里的暖意融化。她抬头看着爷爷,爷爷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比天上的太阳还要暖。晓棠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一点都不冷了,因为有爷爷的炭火盆,有爷爷的糖,还有爷爷讲的故事。
3 夏夜槐树下的老挂钟
有天晚上,巷子里突然停了电,原本亮着的窗户一扇扇暗下去,很快就传来街坊们找蜡烛的动静。爷爷从铺子角落的木箱里翻出半截红蜡烛,用火柴点燃,昏黄的烛光立刻漫开,把柜台、零件盒和墙上的老挂钟都染成了暖融融的颜色。晓棠凑到蜡烛边,看着火苗轻轻跳动,把爷爷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像幅会动的皮影戏。
爷爷没急着点第二根蜡烛,而是搬了张竹椅坐在老挂钟底下,招手让晓棠过来。晓棠挨着爷爷坐下,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混着老木头的香气,让人心里格外踏实。爷爷伸手轻轻摸着挂钟的木质外壳,指尖划过缠枝莲纹样的花瓣,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你太爷爷那时候啊,比现在难多了。” 他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落在槐树叶上的风。
晓棠仰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爷爷。爷爷的目光落在挂钟的钟摆上,像是透过那来回晃动的木头,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时光。“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人占了咱们这小城,到处都乱糟糟的。那时候你太爷爷才二十多岁,刚从你太奶奶手里接过这铺子没几年。” 爷爷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挂钟的玻璃罩,“有天早上,几个日本兵闯进巷子里,砸了好几家铺子,还抢走了王记布庄的布料。你太爷爷吓得把铺子门关上,躲在柜台底下,听着外面的砸门声、叫喊声,心都快跳出来了。”
晓棠屏住呼吸,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爷爷的衣角。“后来呢?” 她小声问。爷爷叹了口气,继续说:“后来啊,日本兵走了,巷子里一片狼藉。好多人家都收拾东西逃难去了,你太奶奶也劝你太爷爷,说‘咱们也走吧,这铺子保不住了’。可你太爷爷摇了摇头,说‘这铺子是咱们家的根,我走了,谁来给街坊们修表?谁来让这挂钟继续走?’”
爷爷顿了顿,伸手擦了擦眼角,又接着说:“那时候物资缺得很,修表的零件买不到,你太爷爷就自己想办法。铜片没有,他就把家里不用的铜盆、铜勺子融了,一点点打成小齿轮;发条断了,他就用细铁丝反复打磨,试了十几次才做出能用的;就连擦零件的麂皮布,他都舍不得扔,洗了又洗,直到布都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