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为新入职的市立图书馆管理员,我被告知必须严格遵守《员工手册》第11版;

但深夜值班时我却在古籍区发现泛黄的第7版手册禁止员工触碰书籍;

次日所有同事坚称第7版不存在并警告我别再散布谣言;

当我试图用手机拍下证据时,取景框中的第7版文字开始蠕动重组:“快逃,它们已经知道你发现了”;

整个图书馆的空间开始扭曲,书架延伸成无限循环的迷宫;

我听见广播系统传来沙哑的提醒:“请遵守规则,否则将接受管理”;

最终在出口处我看到另一个自己微笑着递来第11版手册:“欢迎加入,现在轮到你了”。

______

指尖下的纸张,触感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柔韧,像是浸过油又阴干的皮子。空气里弥漫着我已习惯的旧书气味——尘埃、朽木、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带着淡淡甜腥的陈旧感。市立图书馆的夜,静得能听见日光灯管内部电流的嘶鸣,以及……某种更细微的、仿佛许多书页在同时被翻动的窸窣声,从黑暗深处的书架间渗出来。

我是新来的,刚熬过培训期,获得独立负责夜间巡查的“殊荣”。制服浆得挺括,胸前别着“实习管理员”的塑料铭牌,像个生涩的标签。

口袋里,那本《市立图书馆员工手册(第11版)》硬硬的边角硌着大腿。它的每一页、每一条,都在这三天里被反复咀嚼,刻进脑子里。培训主管,一位总是微笑着但眼神从不泄露情绪的中年女士,说它是“你的盾牌和指南针,确保你安全,也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我确实背下来了。从“着装规范(第3条:必须佩戴工牌,且务必保证照片清晰可辨)”到“夜间巡逻路线(第7条:必须严格按照附录三的时序与路径图进行,严禁偏离或缩短行程)”,再到最古怪、被反复强调的“行为准则(第12条:如遇到读者询问‘不存在的书籍’或声称看到‘馆内不应存在之物’,应礼貌表示不知情,并立即前往第三休息室静候十分钟)”。

此刻,手电光柱在前方投下晃动的光斑,我的脚步声被厚厚的地毯吸走。巡逻路线固定而单调,从大厅出发,绕行开放借阅区,穿过期刊室,然后是……古籍区。那是整个图书馆最老的区域,穹顶高阔,灯光永远昏暗,书架是深近黑色的实木,排列得比别处更为拥挤,过道窄得像峡谷。

每次轮值夜班,主管都会格外叮嘱:“古籍区,务必快速通过,完成必要检查即可。不要停留,不要深入书架之间,尤其注意不要触碰任何书籍。手册第4条补充说明写得很清楚。”

手电光扫过古籍区入口的铭牌,铜质,有些发绿。光斑边缘,似乎有什么东西飞快地缩进了书架投下的阴影里。我停下脚步,凝神去看。什么都没有。只有更深的黑暗,和那永不间断的、细碎的翻页声。

是老鼠吗?或是老建筑固有的声响?我捏了捏口袋里的手册,第11版的硬壳给我一种虚弱的勇气。

继续向前。光柱划过一排排书脊,那些烫金或压印的书名大多模糊不清,蒙着厚厚的灰。空气更冷了,甜腥味混杂着霉味,变得浓重。

就在这时,眼角的余光捕捉到一点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