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上学的时间变少了,她总是说“陈默说今天有早自习小测,我得早点去复习”;我们课后一起去图书馆的习惯也断了,她会说“陈默约了我去操场跑步”;甚至连周末去老巷口吃馄饨的约定,她也失约了,理由是“陈默生日,同学聚会”。
最让我难受的是她看我的眼神。曾经的亲昵和依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客气和疏离,有时甚至带着点不耐烦。有次我感冒发烧,趴在桌上难受,她路过时只是顿了顿,然后径直走向了陈默,问他借笔记。那一刻,我感觉心脏像是被冻住了,连呼吸都带着寒意。
“逾白,你最近怎么了?总是板着脸。”一次午休,林溪难得坐在座位上,我忍不住问她。
她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我没怎么啊。倒是你,江逾白,你最近是不是对陈默有意见?他挺好的,你别老是这种态度。”
“我什么态度?”我的声音拔高,“林溪,我们认识十几年了,你现在为了一个认识不到一个月的人跟我生气?”
“你怎么能这么说?”她的声音也冷了下来,“陈默只是我的同学,我们只是正常交往。江逾白,你能不能别这么小心眼,别总是干涉我的生活?”
“干涉?”我觉得荒谬又心痛,“林溪,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告诉我,到底哪里不一样了?”
她避开我的目光,低头玩着笔:“人总是会变的,江逾白。我们都高三了,不能总是像小孩子一样。”
那天下午的阳光很烈,透过窗户照在她脸上,却没了往日的温暖。我看着她冷淡的侧脸,第一次觉得,我好像不认识她了。那个会在我难过时偷偷塞糖给我,会在下雨天把伞倾向我这边大半,会在我打球受伤时红着眼睛帮我包扎的林溪,去了哪里?
第二章:疑云与系统的痕迹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生长。我开始不动声色地观察陈默和林溪。
陈默似乎总能精准地知道林溪的喜好。林溪随口提过一次喜欢某部老电影,第二天陈默就“恰好”有那张绝版DVD;林溪抱怨过数学老师讲得太快,第三天陈默就“顺便”多打印了一份详细的笔记给她;甚至林溪无意中说想吃学校后门那家只有早上才有的豆腐脑,第二天陈默就“刚好”买了两份,其中一份给了林溪。
这些巧合太过密集,密集到不像是巧合。
更让我在意的是林溪的状态。她有时会对着空气发呆,嘴唇微动,像是在和谁说话,但当我问她时,她又会慌乱地摇头说没什么;她看陈默的眼神,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迷恋,那不是自然产生的好感,更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
一天晚上,我送林溪到她家楼下。月光很亮,照亮了她苍白的脸色。“林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我拦住她,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她身体一僵,眼神闪烁:“没有……逾白,你想多了。”
“我看到你昨天下午,在操场角落,对着空气笑,还说‘知道了,谢谢系统’。”我撒了个谎,其实我只是看到她对着手机屏幕笑,但我想试探她。
林溪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无措:“我……我没有……”
“林溪!”我抓住她的手腕,“看着我!你到底怎么了?那个‘系统’是什么?陈默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