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幕:陌生的战场

九月的晨风已经带上了些许凉意,林晓光站在高中校门口,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些。这里的空气与初中截然不同——更大的人流量带来更复杂的气味和声音信息,对他来说如同闯入一片未知的森林。

“高一(3)班在一号楼四层,从正门进去右转第二个楼梯口上去。”晓光在心里复述着母亲提前来校勘察后告诉他的路线。盲杖轻点,他迈出了第一步。

“需要帮忙吗?”一个温和的女声在身边响起。晓光能听出那是位中年女性,身边还跟着一个脚步轻快的年轻人——大概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

“谢谢您,我在找一号楼。”晓光微笑着转向声音来源。

“正好,我们也去那边。我是王鹏的妈妈,这孩子也是高一新生。”女士热情地说,“你可以跟着我们走。”

路上,王妈妈详细描述着沿途的标志物:“现在咱们经过的是宣传栏,前面有个小花园,闻到桂花香了吗?再往前走五十步左右就是一号楼的门厅了。”

这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晓光心生感激。到达教室后,王妈妈还特意向班主任说明了情况,这才放心离开。晓光在心里记下了这个温暖的声音。

高中课堂的节奏远比初中快得多。第一堂数学课就给晓光来了个下马威。

“请看这个函数图像,”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说,“它在这个区间内是单调递增的...”

教室里响起翻动纸张和点击鼠标的声音,同学们都在看投影或教材上的图示。晓光的手指在盲文教材上焦急地寻找着对应的描述,但那寥寥几句的注释根本无法让他理解复杂的函数图像。

课后,晓光鼓起勇气找到数学老师:“老师,我看不见黑板和教材上的图,能不能...”

“哦,这个啊,”老师似乎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想想办法。不过晓光同学,高中数学对形象思维要求很高,你可能需要更多努力了。”

这话说得温和,但晓光能听出其中的潜台词——老师对他的学习能力有所怀疑。

午餐时间又是一场挑战。初中时食堂阿姨已经熟悉他的情况,总会主动帮他打饭。但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晓光端着餐盘,凭借听觉判断着就餐区的位置,但还是不小心撞到了一个突然站起的同学。

“对不起!”两人几乎同时道歉。汤汁洒在了晓光的衬衫上,温热而油腻。

“我没注意到你...”那个同学的声音戛然而止,显然是注意到了晓光的盲杖和没有聚焦的眼睛。

“是我的问题,”晓光急忙说,“能告诉我餐盘回收处在哪里吗?我想去清理一下。”

同学犹豫了一下,“我带你去吧。我是李哲,咱们同班的。”

在水池边,李哲帮晓光清理衣服上的污渍,语气中带着好奇:“你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来普通高中呢?不是有特殊教育学校吗?”

晓光擦着衣服的手停顿了一下,“我想参加普通高考,想和所有人一样。”

李哲沉默了,然后轻声说:“很了不起。”

下午的物理课更是让晓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老师讲到光学章节,频繁使用“折射”、“反射”、“色散”这些对晓光来说几乎无法理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