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学习委员王梦。
晚自习后,她独自在走廊尽头接电话。通话间隙,她无意中望向窗外——三楼的窗外——一张惨白的人脸倒挂着突然出现!那张脸毫无血色,眼睛是两个黑洞,嘴角却咧到耳根,露出一个极端诡异的笑容。最可怕的是,那张脸依稀能辨认出是张小雅的特征,却扭曲得不像人类。
王梦吓得手机都摔碎了屏幕。等她鼓起勇气再看向窗外时,那里只有夜空和远处城市的灯光。
当她颤抖着讲述这件事时,没人相信她。“小雅在医院里昏迷呢,你看花眼了吧?”但王梦坚持自己看到的不是幻觉,从此再也不敢独自走夜路。
更可怕的是,有几个人开始接到奇怪的电话。通常是深夜,来电显示是乱码或空白,接起来后只能听到沉重的呼吸声和模糊的呢喃,仔细听能分辨出是在重复着“在下面...都在下面...”。
恐怖以多种形式蔓延,但核心都围绕着“窥视”、“倾听”和“恐惧”。那些对流言最感兴趣、最常讨论和关注诅咒座位的人,往往最先遭遇怪事。
林薇和陈浩意识到,诅咒正在以他们的恐惧为食粮,并通过关注和传播而扩散。
“我们必须告诉李老师。”林薇在张小雅出事后的第四天坚决地说,“再这样下去,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遭殃。”
陈浩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
班主任李老师听完他们的叙述,推了推眼镜,长叹一口气:“林薇,陈浩,我知道你们为小雅同学担心,也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传播这种迷信谣言对谁都没有好处。”
“不是谣言!”林薇急切地说,“很多人都看到了奇怪的东西,接到了诡异电话!那张桌子真的有问题,上面刻着字——”
“课桌上刻字很正常,几十年的老桌椅了,什么话都有学生刻上去。”李老师打断她,语气变得严肃,“我认为这是集体心理暗示的结果。一个人说看到了什么,其他人因为恐惧和想象,就会觉得自己也看到了。心理学上这叫群体性癔症。”
陈浩还想争辩:“但是老师—”
“好了,”李老师抬手制止,“我知道月考快到了,大家压力大。我会加强班级管理,禁止传播这些谣言。你们也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整天想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
离开办公室时,林薇感到一阵绝望。大人总是这样,不愿相信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事情。
“现在怎么办?”她无助地问陈浩。
陈浩眼神坚定:“如果老师帮不了我们,我们就自己找出真相。既然是诅咒,就一定有源头和破解方法。”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潜入学校档案室,翻找过去的记录。灰尘飞扬的旧报纸和档案册中,他们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蛛丝马迹:
1978年4月,青城二中前身“红旗中学”曾发生过“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十余名学生突发昏迷,症状与张小雅惊人相似,报道语焉不详。
1995年11月,一则小新闻提到“多名学生因压力过大出现集体幻觉”,事件发生在“教学楼三楼东侧教室”。
2009年3月,校刊上有一篇模糊的报道,提及“传统迷信影响学生学习状态”,暗示某个特定座位“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