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旧的那个缺臂娃娃始终放在床头柜最显眼的位置。陈屏屏每天都会用软布擦拭它泛黄的皮肤,给它残破的袖口更换新的布条。"他原是厂里的技术员," 某次擦完后她忽然说,"设备出故障时他冲在最前面,后来就成了这样。" 她没说 "成了这样" 具体指什么,只是将娃娃的脸转向窗外,仿佛在让它眺望远方——远方有老陈在公园打太极的身影,有小区里叫她"双枪老太婆"的笑声。

秋香在整理玩偶时发现,每个娃娃的衣角都缝着小布条,上面用褪色的墨水写着模糊的字迹。她认出其中几个名字与陈屏屏遗嘱中提到的名字重合,忽然明白这些玩偶不仅是陪伴,更是某种沉重的纪念。当夕阳透过窗户照在玩偶们身上时,它们投在墙上的影子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人影,在病房里无声伫立。

## 四、家人的餐桌契约(遗嘱安排)

秋香拉开抽屉时,金属滑轨发出轻微的声响。最上面的文件袋上用红笔写着 "家人" 两个字,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陈屏屏的呼吸忽然变得急促,她示意秋香念出来:"第一条,房产出租所得设立专项基金,由长子管理,用于每季度家族聚餐。"

老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那笑意让她眼角的皱纹更深了:"必须在老福楼餐厅,靠窗的大桌。" 她记得那家餐厅的九转大肠做得最地道,当年老陈化疗好转后,第一次出门吃饭就选的这儿,老陈吃得太急,差点噎着。文件里详细规定了聚餐的流程:先在她的遗像前摆上碗筷,每人讲述一件与她相关的往事,然后才能动筷——老陈的位置要留着,碗里要盛半碗米饭,他不爱吃太多主食。

"给孙子的教育基金要单独开户," 陈屏屏补充道,枯瘦的手指在空中划出弧线,"每年生日才能取一次,必须带着成绩单来取。"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下来,"告诉他,奶奶在看着他进步。" 床头柜上放着一张孙子的照片,照片里的少年笑容灿烂,旁边压着一张泛黄的成绩单,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分数格外醒目——那是孙子第一次考满分,老陈当时激动得把照片贴在冰箱上,天天看。

最特别的是关于 "悲伤基金" 的安排。陈屏屏将存款的三分之一转存为定期,规定儿女们若因思念她而情绪低落,可以申请经费用于短途旅行,但必须提交游记作为报销凭证。"不许在家哭哭啼啼," 她对秋香解释,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出去看看风景,比守着老房子强。" 文件袋里还夹着几张她和老陈年轻时的旅行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简单的旅行笔记——"1985年游西湖,老陈掉湖里,差点淹着"。

女儿按铃进来换药液时,陈屏屏立刻闭上了眼睛。年轻护士给她输液时,她的手臂轻得像片羽毛,血管在苍白的皮肤下若隐若现。"把餐厅电话记在遗嘱后面," 她突然对女儿说,眼睛依然闭着,"让老大每月提前订位,少一个人都不行——特别是你爸,得提醒他少吃油腻的。" 女儿点头时,秋香注意到她悄悄将一个绣着百合的香囊放在了母亲枕头下——那是老陈亲手绣的,针脚虽然歪歪扭扭,却是他抗癌时卧床没事干绣的。

## 五、铁盒里的同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