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老巷书店的租房规矩

林晓拖着行李箱踏进红旗巷时,雨丝正斜斜地织着网。青石板路被浇得发亮,倒映着两侧旧楼的影子,像把时光揉碎在了水里。巷尾的“拾遗斋”书店歪歪地立着,木质招牌上的字迹被岁月浸得发黑,“遗”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道没愈合的疤。

这是她在陌生城市租到的第一间房——书店二楼的阁楼,租金只有市价的一半。中介赵姐送她到巷口时,脸色古怪地反复叮嘱:“楼下是老周的书店,人怪是怪了点,但规矩得守。第一,晚上十点后别下楼;第二,别碰书店角落那本蓝布封皮的《聊斋》抄本;第三,借阅登记本别往后翻,尤其是最后几页。”

林晓接过老周递来的钥匙,黄铜钥匙柄上刻着个小小的“玥”字,刻痕很深,像是用刀反复划出来的。老周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背有点驼,左手食指缺了半截,指节上缠着圈褪色的蓝布条。他没说话,只指了指二楼的楼梯,转身钻进了书店深处,背影在旧书堆里晃了晃,竟有点像个纸人。

阁楼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窗户正对着书店的后院。傍晚收拾东西时,林晓听见楼下传来“哗啦”的翻书声,偶尔夹杂着低低的呢喃,像有人在跟书说话。她趴在窗台往下看,书店里的灯昏黄,老周正蹲在角落的书架前,手里捧着本蓝布封皮的书,头埋得很低,肩膀微微发抖。

那就是赵姐说的《聊斋》抄本。

当晚九点五十,林晓准备关灯睡觉,楼下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书砸在地上的声音。她看了眼手机——还差十分钟到十点。好奇心压过了规矩,她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书店里的灯还亮着,老周却不见了,只有角落的书架旁,那本蓝布封皮的抄本掉在地上,书页敞开着,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上面用毛笔写着“聂小倩”的故事,墨迹却新鲜得像刚写上去的。

林晓弯腰去捡,指尖刚碰到蓝布封面,就觉出一丝凉意——封面内侧藏着个夹层,硬硬的,像是夹着东西。她刚要翻开,身后突然传来老周的声音,冷得像冰:“十点了。”

林晓吓得手一抖,抄本掉在地上。老周站在书店门口,背对着光,脸隐在阴影里,左手的残指微微发抖:“上楼。别碰它。”

林晓连滚带爬地冲上楼,关上门时,听见楼下传来锁门的声音,还有低低的哭声,混着翻书的“哗啦”声,在午夜的巷子里飘着,像根细针,扎得人心里发慌。

第二天清晨,林晓下楼买早餐,书店已经开了门。老周坐在柜台后,手里捧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1998年留念”的字样,杯沿缺了个口。角落的抄本已经被放回书架,蓝布封面被理得整整齐齐,像是昨晚什么都没发生。

林晓忍不住问:“周叔,那本《聊斋》抄本,是老物件吗?”

老周的手顿了顿,搪瓷杯碰在柜台上,发出“当”的一声:“祖传的。别碰。”

林晓没再追问,可走出书店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柜台下的抽屉里,露着个笔记本的角,封面上写着“借阅登记”,最后几页像是被什么东西染过,泛着淡淡的褐色,像干涸的血。

第二章:借阅卡上的重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