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星与旧铺
梅雨季节的南方小镇总是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水汽里,青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光滑如镜,倒映着两侧斑驳的白墙黑瓦。晨雾尚未散尽,早起的老人已经拎着菜篮慢悠悠地走过石桥,桥下河水静静地流淌,偶有乌篷船划过,荡起细碎的波纹。
“云记杂货”的招牌就挂在这座石桥的东头,红漆早已褪色,字迹也模糊不清,只有本地老人还记得这里曾经是镇上最热闹的铺子。铺面不大,木门上的春联已经泛白,右下角被雨水打湿,微微卷起。
云黎站在梯子上,费力地擦拭那块老招牌。抹布所过之处,积攒了多年的灰尘簌簌落下,露出底下暗红的底色。她动作很轻,生怕一个不小心,这块见证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招牌就会在她手中散架。
“小黎啊,这么早就忙活啦?”桥头卖豆腐花的阿婆推着小车经过,声音洪亮地打招呼。
云黎低头笑了笑:“阿婆早。奶奶百日过了,我想把铺子重新开起来。”
阿婆停下脚步,仰头看她,眼里满是怜惜:“你这孩子,怎么不再多休息些日子?你奶奶要是知道你这么辛苦,心里该难受了。”
“没事的,忙起来反而好。”云黎轻声应着,手里的动作没停。
阿婆叹了口气,从车上盛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加了一勺红糖,放在云黎店门口的石阶上:“趁热吃,你看你瘦的。”
云黎心里一暖,道了谢,从梯子上下来。豆腐花的香气飘散在潮湿的空气里,她端起碗,热气瞬间模糊了她的眼镜片。
摘下眼镜擦拭的瞬间,五岁的记忆忽然闪回——父亲把她高高举起,让她坐在自己肩上,在热闹的集市中穿行。她手里拿着刚买的糖人,糖浆的金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父亲的声音浑厚温暖:“小黎看,那边有卖豆腐花的,爸爸给你买一碗好不好?”
那是父亲牺牲前三个月的事。一场缉毒行动,流弹击中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云黎的记忆里只剩下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永远覆盖着国旗的棺木。
云黎眨眨眼,雾气蒙蒙的街道重新清晰起来。她小口吃着豆腐花,甜味在舌尖化开,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苦涩。
吃完豆腐花,她推开杂货铺的老木门,门轴发出熟悉的吱呀声。店内光线昏暗,空气中漂浮着陈年旧物特有的气息——混合着樟脑、纸张和木头的味道。奶奶去世后,这里已经三个月没有人来过了,所有物品都保持着最后一次营业时的样子。
货架上摆着蒙尘的搪瓷缸、铁皮玩具和手帕,玻璃柜台里还有几近风化的水果硬糖。墙上挂着一本泛黄的日历,日期停留在三个月前,奶奶走的那天。
云黎走到柜台后面,轻轻触摸着那把老算盘,算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坐在这个位置,一边拨算盘一边看着她写作业。有时候算错了账,奶奶会自嘲地笑笑:“老了老了,脑子不中用了。”
其实奶奶一点也不糊涂,直到去世前,她都能清楚地记得每样商品的价格,甚至记得老主顾的喜好。李爷爷买烟总是要“大前门”,张阿姨来买盐总会多要一包味精...
眼泪不知不觉滑落,云黎迅速抬手擦去。她答应过奶奶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