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之东,有国曰竹罗,举国皆植青竹。从高空俯瞰,整片国土如被翠绿绸缎包裹,竹楼依山而建,竹桥跨溪相连,风过竹林时,千万片竹叶簌簌作响,竟连成《竹罗谣》的旋律,故世人又称其“琴竹国”。
邓家是竹罗国的百年竹匠世家,传到邓紫竹这一代,虽握着祖传的《青筠竹艺诀》,却没继承祖辈的踏实。他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指尖却没多少老茧,反倒练了一身“嘴上功夫”——不管是街头赌竹编纹样,还是酒肆赌竹酒烈度,他总凭着小聪明赢多输少,久而久之,“竹罗赌仙”的名号竟比他的竹匠身份更出名。
这年暮春,竹罗国要办“百竹宴”,国君昭告全国,谁能造出“九龙抱竹盏”,便赐“御用工匠”的匾额,还赏十匹云锦。这九龙抱竹盏是竹罗国的传世难题:需用百年青竹为胎,在盏壁上雕出九条龙,龙身要缠盏而上,龙鳞需细如米粒,最关键的是,斟酒时九龙口会溢出酒雾,形似“九龙吐云”,历代竹匠能做出形似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达到“吐云”的境界。
消息传开,邓紫竹正和好友林清砚在“竹下酒肆”喝酒。林清砚是竹罗国的寒门书生,却精通竹艺理论,还曾帮邓紫竹修补过祖传的竹笛,两人算是“艺”“理”相投的知己。
“紫竹,这九龙抱竹盏,你敢不敢跟我赌一把?”林清砚放下酒盏,眼里闪着认真的光,“我赌你做不出来,你若输了,就把你家那支‘流泉’竹笛借我研究三月;你若赢了,我这三年攒下的五十两银子,全归你。”
邓紫竹一听,眼睛亮了。那“流泉”竹笛是邓家祖传的宝贝,笛身是千年湘妃竹所制,吹起来能引溪水共鸣,他平时宝贝得不行;可五十两银子也不是小数,够他在酒肆潇洒大半年了。他摩挲着下巴,心里打着算盘:林清砚虽懂理论,却没实际做过复杂竹雕,自己好歹有祖传口诀,就算做不出“吐云”,说不定能蒙混过关。
“赌!”邓紫竹一拍桌子,酒盏都震得跳了跳,“不过得立个誓,谁要是输了不认账,就……就遭天谴,魂魄离体,堕入异类,一辈子做猪做狗!”他本是随口说句狠的,想吓退林清砚,没想到林清砚毫不犹豫地应了:“好,我立誓。”
接下来半个月,邓紫竹把自己关在竹楼里,对着百年青竹琢磨。祖传的《青筠竹艺诀》里确实有关于“竹器吐雾”的记载,说是要在竹胎内部刻“回环气道”,可他没耐心细研,只粗略刻了几道槽,又在龙嘴里塞了点遇酒就化的棉絮——他想,到时候棉絮化了,看起来就像“吐云”,国君未必能看出破绽。
百竹宴当天,邓紫竹抱着自己做的九龙抱竹盏上殿。盏壁上的龙雕得歪歪扭扭,龙鳞也粗细不一,可当内侍斟酒时,棉絮遇酒化开,真飘出几缕白气,国君竟真的被蒙骗,当场赐了他“御用工匠”的匾额。
林清砚站在殿外,看到邓紫竹捧着匾额出来,上前道:“紫竹,你赢了,这五十两银子给你。”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沉甸甸的银子。
邓紫竹却突然变了脸。他看着手里的匾额,又想起“流泉”竹笛,心里舍不得了:“清砚,这赌约就是玩笑话,你还当真了?五十两银子我不要了,那笛子也别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