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他开口,声音比透过麦克风听到的更真实一些,带着刚上完课的一点松弛,“来听课?”,“嗯,熟悉一下课堂。”林薇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努力让语气听起来公事公办,“周老师课上得真好,思路很清晰。”
“过奖了,第一节课,还在适应。”周叙白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看向她手里的本子,“希望我的课经得起林老师的检查。”他的语气很坦然,甚至称得上诚恳,可“检查”两个字还是让林薇耳根微热。她才是刚入职第二年的新人,对方虽是第一年教书,却是那个传说中学校花了大力气挖来的竞赛金牌、名校毕业生。“怎么会,我是来学习的。”她连忙说。周叙白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很自然地问:“下午的班会课提纲我看过了,有几个小地方想和你再碰一下,方便吗?”“啊,好的。你什么时候有空?”
“我第三节没课。”
“那我第三节后回办公室找你?”
“好。”他应下,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林老师,方便加个微信吗?以后班里的事,沟通起来方便些。”
“哦,好的。”林薇拿出手机,指尖有点不听话,差点把手机滑掉。周叙白似乎没注意到她的细小慌乱,调出自己的二维码,递到她面前。扫码,发送好友申请,几乎下一秒,手机就轻轻震动了一下。【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请求,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聊天了。】
他的头像很简单,一片深蓝色的星空,昵称就是本名:周叙白。“那,下午见。”他收起手机。“下午见。”看着他离开教室的背影,林薇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感觉自己刚才似乎无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她低头,看着微信通讯录里那个新出现的名字,手指动了动,点进备注栏。打下“周老师”三个字,犹豫了一下,又删掉,改成了“数学-周叙白”。好像太正式了。可再改什么?似乎又有点刻意。最终还是没有再改动。……加上微信后的第一天,除了下午简短的工作交流,没有任何额外对话。
第二天傍晚,林薇下班回家,刷到朋友圈里大学师妹吐槽学校食堂新出的“神级黑暗料理”——草莓辣椒炒肉,她没忍住,笑着截图,发了一条朋友圈:“母校的创意永不缺席【笑哭】。”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起。不是朋友圈的点赞评论,而是一条私聊。数学-周叙白:「西区食堂二楼的杰作?」林薇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问的是那张截图。心口莫名一跳,手指飞快打字:「对!周老师也知道?」数学-周叙白:「嗯。当年有幸尝过一次,终身难忘。」林薇抱着手机倒在沙发里,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英雄!味道怎么样?」数学-周叙白:「一言难尽。建议校史馆收藏配方。」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从食堂的黑暗料理,聊到他们都熟悉的教学楼,再到都认识的一位脾气古怪的老教授。原来他比她高两届,是直系的师兄。之后,好像就打开了某种奇妙的开关。工作上不可避免的交流之外,偶尔的、不经意间的闲聊开始变多。
有时是她发朋友圈吐槽班主任工作的鸡毛蒜皮,他会私信给她发一个表示“摸摸头”的可爱表情包——与他平时清冷形象极度不符的那种。有时是他深夜发来一道学生问的极有意思的竞赛题,问她有没有兴趣看看。更多的时候,是琐碎的、短暂的对话。关于天气,关于学校里一棵开得特别好的桂花树,关于某次公开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