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业写完,周妈妈端来水果和点心。刘安小心地拿了一块饼干,味道比妈妈买的那种散装饼干好吃多了。

“刘安,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呀?”周妈妈随口问道。

“我妈是裁缝,在亲戚铺子里干活。”刘安停顿了一下,“我爸...是电工,在船上工作。”

周博文插嘴:“哇!远洋货轮吗?会不会去国外?”

刘安点点头:“嗯,去过很多国家。每次回来都会带稀奇古怪的东西。”

“真酷!”周博文眼睛发亮,“比我爸强多了,他就是个公务员,天天坐办公室。”

周妈妈笑了:“各有所长嘛。航海不容易,常年不在家,家人很辛苦吧?”

刘安没想到周妈妈会这么说,愣了一下。是啊,妈妈很辛苦,但他从来没听过外人这样直接说出来。

“嗯,”他低声说,“妈妈经常加班到很晚。”

周妈妈轻轻叹了口气:“都不容易。博文,多向刘安学习,人家能帮妈妈分担,你呢,酱油瓶倒了都不扶。”

周博文做了个鬼脸,转移话题:“妈,刘安爸爸还会教他系船上的绳结呢!特别厉害!”

那天下午,在周博文书房里,刘安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同学家长的认可——不是因为他成绩好,而是因为他能帮妈妈干活,因为爸爸教他的绳结技巧。这种感觉很新奇,也很温暖。

离开时,周妈妈塞给他一小袋饼干:“带回去吃吧。以后常来,一起写作业挺好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刘安的心情比来时轻松了许多。夕阳西下,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路过解放小学时,他看见大明和小胖在操场上踢球,叫喊声传得很远。若是以前,他肯定会加入他们,但现在他只是挥挥手,继续往家走。

妈妈还没回来,桌上留着纸条:“锅里有饭,自己热了吃。妈妈晚归。”

刘安热了饭,独自吃完,然后开始写作业。数学似乎没那么难了,周妈妈教的方法很管用。写完作业,他拿出美术本,画了今天去周博文家的场景:大大的书房,满墙的书,两个男孩一起写作业,窗外是石榴树。

妈妈回来时已经九点多了,脸上写满疲惫。

“吃过了吗?”她第一句话总是这个。

刘安点点头,端出留在锅里的饭菜:“还热着呢,快吃吧。”

妈妈吃饭时,刘安犹豫着拿出那袋饼干:“同学妈妈给的,您尝尝。”

妈妈拿了一块,小心地咬了一口:“真好吃,这得多少钱一盒啊。”

“妈,”刘安突然问,“我能去上数学补习班吗?”

妈妈愣了一下,放下筷子:“怎么突然想上补习班?在学校跟不上吗?”

“下周要测验,成绩会贴出来。”刘安低声说,“我不想...垫底。”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妈想办法。多少钱?”

“不知道,我问问周博文,他上了好几个班呢。”

妈妈没再说话,只是慢慢吃着饭。刘安看着她眼角的皱纹,突然有些后悔提出这个要求。

睡前,刘安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夜景。远处港口的灯光星星点点,不知道爸爸的船此刻在哪个海域航行。他想起爸爸说过的话:“海上航行,总会遇到风浪。重要的是保持航向,一步一步走。”

测验就像一场小风浪,他告诉自己。也许他不如附小的同学准备充分,但他可以努力追赶。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皎洁明亮。刘安拿出日记本,写下今天的事:

“9月10日,晴。去了周博文家,他妈妈是老师,教了我数学题。他家书很多,电脑有两台。周阿姨夸我思路清晰。妈妈很晚才回来,我说了补习班的事,她好像有点为难。下周要测验,我得努力,不能给妈妈添负担。”

合上日记本,刘安决定明天去问问周博文补习班的价格。如果太贵,他就自己多努力。爸爸说的对,一步一步来,总能找到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