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藏在心底多年的他,在我写的小说评论区里,一条一条地,悼念着我们从未发生过的爱情。
而这一切,发生在他和另一个女孩官宣恋情的2年后。
大学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应该在一起。
连我自己都信了,把他写进小说,成了沉默深情的男主。
直到那个雨天,他脱下外套罩着另一个女孩在雨中奔跑的视频火了。
朋友在群里@我和他,只得到一句:“别瞎起哄,只是朋友。”
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些他“刚好”多带的咖啡,“顺手”替我占的座,不过是他借我练习去爱别人的把戏。
多年后同学会,他看着我中指上的戒指,一字一句拆穿我的谎言。
“这戒指是去年港城限定,你当时就在港城出差。”
“黎昕,”他声音沙哑,“我们能不能...重新开始?”
1
我和他的故事,始于大学校园里最老套的暧昧。
像一部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青春电影——
可最终,它却落幕于成年世界最寻常的别离。
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应该在一起。
室友睡前起哄,闺蜜每周追着问:“这个礼拜总该成了吧?”
连我自己,也在每一个深夜,对着天花板,一遍又一遍彩排我们在一起后的未来。
那些琐碎的细节,那些心动的瞬间,像廉价却闪烁的糖纸,让我误以为剥开就是甜蜜。
图书馆三楼的靠窗座位是我们的默契。每次我揉着酸涩的眼睛从书堆里抬头,总会看见他恰好走来,手里“刚好”多了一杯我喜欢的燕麦拿铁。
他递过来时,指尖不经意擦过我的手指——
那一丝凉意,能让我心头狂跳好久。
那门能让飞蛾昏厥的西方经济学,我选是因为听说容易过。
他也选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拓展的唯一知识,就是我的出勤规律。
直到有一次,我鬼使神差没有逃课。
一回头,就看见他缩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低着头假装认真记笔记。
“你怎么来了?”
他抬起头,嘴角勾起:“刚好路过,就进来听听。”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翘掉的是专业课,被记了旷课。
这些琐碎的片刻,被我偷偷镶嵌进写的小说里,发布在一个文学平台上。
我把他写成了沉默又深情的男主,把我自己写成了后知后觉、被小心翼翼爱着的女主。
故事火了。
无数读者在评论区尖叫:
【他绝对喜欢你!我拿头担保!】
【姐妹!他看你的眼神拉丝了!】
我被这些汹涌的善意裹挟着,几乎快要相信,我们之间真的只差一个人先开口。
2
秋末的夜晚,风已经带上了凉意。
我们沿着栽满玉兰花的小路慢慢走回宿舍,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几乎交叠在一起。
我几乎是豁出去般地,轻轻用小指碰了碰他自然垂落的手背。
他的皮肤很暖,我的指尖微凉。
他顿了一下,脚步没停,却没有躲开。
也没有反过来握住我空悬的手。
风一吹,那点微不足道的温度就散了。
我的心从高空缓缓回落,却还在不甘地辩解:他只是害羞,他只是没准备好…
直到那个女孩出现。
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社团招新的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