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还习惯性地问:“还是燕麦拿铁吗?”
我摇摇头:“不了。”
我点了一杯美式。
苦味在舌尖绽放,纯粹,直接。
是的,这是我喜欢的味道。
6
毕业后,我们各自沉浮于人海。
直到那次毕业周年聚会。
他独自一人来了,坐在包厢的角落。
“怎么一个人?”有人问。
“分手了。”他淡淡地说,目光却落在我身上。
“哎呀,你俩现在都单身,不如凑一对算了?”
喧闹声中,我平静地开口:“我们只是朋友。”顿了顿,又补充道:“普通朋友。”
气氛瞬间冷却。
恰巧我的手机响了,我不小心按了免提,一个干净的男声传了出来。
我起身出去接电话。
站在走廊上,我深吸一口气。镜中的自己妆容精致,笑容得体。我下意识地摸索着戴在食指上的那枚银色戒指——那是用我第一笔稿费买的。
现在,我轻轻将它取下,然后缓缓推到了中指上。
回到包厢时,议论声明显小了。
旁边的朋友注意到我手上的戒指,暗戳戳地问:“什么时候的事?是男朋友送的?”
我没有否认,只是抿唇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
有时候,一个无心的谎言,恰恰是最好的铠甲。
7
聚餐散场,我阴差阳错地坐了他的车回家。
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个座位,在我写过的小说里,曾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而现实中,多年后我第一次坐在这里,内心却已平静。
车内放着轻柔的音乐,我们一路无话。
他将车停在我家小区门口,却没有打开车门锁。
引擎熄火后的寂静突然变得震耳欲聋。
“这个戒指,”他突然开口,“是去年的限定款,只在港城有售。”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方向盘,“我看过你朋友圈,你那段时间正好在港城出差。”
他顿了顿,转向我:“而且你来的时候,戒指戴在食指上。”
我的心跳突然加速:“你想干什么?”
“你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它就换到了中指上。”他继续说着,语气平静。
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熟悉得让我心痛。
“这样有意思吗?”当年我也是这样,从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话语中,寻找他可能喜欢我的证据。
“所以,”我声音微颤,“你现在是以什么身份来质疑我的?”
车厢内陷入长久的沉默。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按下了车门解锁键。
“咔哒”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我推门下车,没有回头。
8
搬进新房后,总会莫名其妙收到寄件人不明的包裹:
大学时喜欢的燕麦片、某个文学家绝版小说、和他偶然提到过的小夜灯……
我没有拆封,全部原路退回。
某个深秋的凌晨,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
接起来,那头却只有一片沉默的电流声。
我挂断,铃声又不依不饶地响起。
再次被吵醒的烦躁冲垮了理智,我对着话筒骂了过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骂得好。”
我整个人僵住了。
“就这样吧,”我说,“我们都放过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