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晞月见状,立刻起身,捧着一碟精致的杏仁酪上前,声音娇俏:“太后,这是臣妾亲手做的杏仁酪,加了些蜂蜜,清甜不腻,您垫垫肚子。” 太后拿起银勺,尝了一口,笑道:“晞月手巧,这杏仁酪做得比御膳房还好。” 看着两人接连讨得太后欢心,如懿心中冷笑。
前世,她就是在这里,傻乎乎地献上一碗火腿鸡汤,被太后以“油腻荤腥,不合体质”为由当众敲打,落了个“不懂规矩”的名声。这一世,她早就打听清楚,太后近来脾胃虚寒,却又怕补得太过,所以特意准备了一碗清炖莲子羹——莲子清心养神,汤色清透,既显素雅,又暗合“不争”的姿态,定能让太后觉得她懂事识趣。
终于轮到如懿。她缓缓起身,端着那碗盛在白瓷碗里的莲子羹,脚步轻缓地走到太后面前,屈膝行礼,声音柔得像春风拂过水面:“太后,臣妾粗鄙,不懂什么名贵食材,只想着太后近日操劳,炖了一碗莲子羹,清心养神,或许能让您松快些。” 她微微低头,眼角的余光却悄悄观察着太后的神色,心底暗自盘算:等太后夸她懂事,她便顺势说一句“只求安稳度日,不给皇上和太后添乱”,把“人淡如菊”的人设彻底立住。
可没等太后开口,富察琅嬅突然轻笑一声,语气温婉,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锋芒:“娴妃妹妹有心了,只是太后近来脾胃虚寒,太医特意嘱咐,要多吃些温补的食物,这莲子性凉,怕是不太适合太后吧?”
如懿心头一紧,脸上的笑容却依旧维持着,刚想解释“少量食用无妨,只是图个清心”,高晞月已抢着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娇纵的嘲讽:“妹妹刚入宫,怕是没仔细打听太后的体质吧?这莲子羹虽好,却犯了太后的忌讳,可不是‘不给太后添乱’的做法呀。”
这话像一根针,精准地戳中了如懿心底的算计,让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几分。她强作镇定,抬头看向太后,试图用眼神传递“无心之失”的委屈,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弱:“太后,臣妾不知太医有此嘱咐,是臣妾考虑不周,还望太后恕罪。”
太后却只是淡淡瞥了她一眼,目光落在那碗清透的莲子羹上,又转向富察琅嬅递来的参汤,拿起银勺又喝了一口,对高晞月笑道:“还是晞月细心,这杏仁酪甜而不腻,哀家很喜欢。”说完,便再也没看如懿,只淡淡道:“娴妃既不懂,往后便多问问身边的人,仔细些,别再犯这样的错了。”
如懿捧着那碗莲子羹,站在原地,只觉得手脚冰凉。暖阁里的地龙烧得正旺,可她却像置身冰窖。她精心设计的“素净示好”,在富察琅嬅和高晞月的几句话里,竟成了“不懂规矩”的证明。她甚至能感觉到,周围其他妃嫔投来的目光,带着几分同情,更多的却是嘲讽。
她强压下心底翻涌的怨毒,躬身退回到座位上,将莲子羹放在桌案上,再也没动过。脸上依旧维持着那副淡然的模样,手指却悄悄攥紧了帕子,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几道弯月形的红痕——这两个女人,分明是故意的!她们怎么会这么清楚太后的忌讳?难道……她们也重生了?
这个念头像一道惊雷,在她心底炸开。可她很快又强行压下——不可能,哪有这么巧的事?定是自己运气不好,恰好撞在了枪口上。她端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却丝毫暖不了她冰凉的心。这一局,她输得憋屈,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