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幅祖传的《狐仙图》,我被卷入了一场跨越三百年的爱恨纠葛。 狐仙辛九娘认定我是背信弃义的书生转世, 我却在她布下的重重幻境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真相。
1 祖传古画引狐踪
我叫林枫,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民俗画家。
那是一个梅雨绵绵的午后,我正在阁楼整理祖父的遗物。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木头腐朽的气息。在一只裹满灰尘的樟木箱底,我发现了它——一幅色彩斑驳的古老卷轴。
展开画卷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若有似无的异香拂过鼻尖。画中是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身姿窈窕,立于一棵繁花似锦的古树下。她的容颜绝美,眼神却带着难以言喻的哀愁与寂寥,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裙摆间若隐若现的、毛茸茸的雪白狐尾。画轴右下角,一行褪色小楷依稀可辨:“辛酉年,九娘写于青丘树下”。
“九娘…”我下意识地轻唤出声。
仿佛回应我的呼唤,画中女子的眼眸似乎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唇边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我吓了一跳,揉揉眼睛再看去,画还是那幅画,大概只是光线晃动的错觉。窗外雨声淅沥,我却莫名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背上,带着说不清的幽怨与凉意。
祖父临终前模糊的呓语再次回响耳边:“…青石镇…狐仙庙…赌约…不可…”当时只当是老人家的胡话,此刻却莫名清晰起来。
一种强烈的、近乎宿命的冲动攫住了我。几天后,我收拾行囊,带着那幅名为《狐仙图》的古画,踏上了前往闽北青石镇的旅途。我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寻找绘画灵感,心底却有个声音在低语:我在追寻画中那双眼睛的秘密。
青石镇比我想象的还要偏僻闭塞。汽车在崎岖山路上颠簸了许久,才在一个被浓绿群山紧紧环抱的山坳里停下。镇子很老,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黑瓦木墙的老屋,时光在这里仿佛凝固了数百年。镇民们用一种掺杂着好奇与警惕的目光打量我这个外乡人。
唯一的小客栈老板娘,一位满脸皱纹却眼神锐利的老婆婆,在我出示那幅画的照片时,脸色骤然一变。
“后生仔,”她压低了声音,干枯的手指猛地攥住我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这东西你从哪里得来的?听阿婆一句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莫要打听,莫要追问!那是狐仙娘娘的画影,沾惹不得!要出人命的!”
她眼里的恐惧如此真切,让我心头一凛。但越是如此,那缠绕在心底的探寻欲望反而愈发炽烈。
“阿婆,我只是想听听它的故事。”
老婆婆死死盯着我,半晌才松开手,摇头叹气:“造孽啊…都是三百年前的旧债了…那书生…那赌约…唉!”她絮絮叨叨,却说不出完整的所以然,只反复强调后山的狐仙庙早已荒废,邪门得很,绝对去不得。
恐惧和好奇像两条毒蛇在我心里绞缠。最终,好奇占了上风。
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我瞒过老婆婆,带着画和写生本,悄悄踏上了通往后山的小径。山路陡峭难行,被浓密的灌木和藤蔓覆盖,露水很快打湿了我的裤脚。林间异常安静,只有我的脚步声和偶尔几声空灵的鸟鸣,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雾气,总让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雾气的缝隙里悄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