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但现在,他直接把‘答案’——这把钥匙,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他的目的不是制造一个无法破解的密室,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让我们‘快速发现’这个密室是可以被从外部伪造的。”

孙砚青立刻跟上思路:“我明白了!他引导我们得出的结论不是‘密室’,而是‘这是一个凶手伪造的、看似内部反锁的现场’。他想让我们跳过‘如何制造密室’这一步,直接去思考‘谁有能力伪造它’。”

“没错。”严嶙点头,“他是在为我们设定调查方向:一个熟悉店内环境、知道钥匙藏处、并能利用玩具声响做掩护的人。他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引向了内部人员或常客。”

法医老秦初步检验完尸体,走了过来,摘掉手套:“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8点到10点之间。凶器就是那根玩具长枪,枪头被磨得非常尖锐,力道很大,直刺心脏,几乎瞬间致命。死者没有太多挣扎痕迹,可能是在毫无防备或者无法反抗的情况下被刺中的。”

“现场没有搏斗迹象,”老刘补充道,环顾四周,“货架上的玩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除了死者倒下的那片区域。”

技术队的同事小心翼翼地将铁皮机器人整体打包,准备运回局里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严嶙特别叮嘱:“重点检查舱门内侧和钥匙表面,任何微小的痕迹都不要放过。”

回到局里,初步的检验报告很快出来。

钥匙上除了店主陈老先生模糊不清的指纹外,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清晰指纹,显然被擦拭过。

而那个铁皮机器人舱门的内壁上,技术员小高有了发现。

“严队,孙姐,你们看这个。”

小高指着电脑屏幕上经过增强处理的微观图像,“在舱门内侧的金属边缘,我们发现了极细微的纤维,不是来自死者的衣物,也不是店里常见的材料。”

图像上,几根灰蓝色的、看起来有些粗糙的纤维清晰可见。

“这种纤维…”孙砚青凑近屏幕,“像是某种工作手套常用的材质?”

“很像。”小高点头,“耐磨,粗纺。凶手很可能戴着手套操作,但在将钥匙放入这个狭小舱门时,手套的纤维不小心被金属边缘刮蹭了下来。”

“又是一个小心却并非万无一失的破绽。”

严嶙目光锐利,“凶手心思缜密,设计了延时机关和密室,试图营造不在场证明,但操作过程中依然留下了痕迹。他必须精确计算时间,在发条玩具动作发出的声响掩盖下,完成放置钥匙和锁门的动作。”

这个发现让专案组精神一振。

凶手并非隐形人,他留下了物理线索。

虽然纤维很常见,但至少缩小了范围——一个可能拥有或使用这类手套的人。

“下一步,”严嶙布置任务,“老刘,带人排查全市销售这类劳保手套的店铺,尤其是店附近的,看近期有没有可疑人员购买。砚青,你跟我再去一趟现场,模拟一下凶手放置钥匙和锁门的过程。”

“是!”

严嶙和孙砚青回到已然空荡的玩具店。

现场封锁带依旧拉着,少了那些活蹦乱跳的发条玩具,店里死寂得让人压抑。

孙砚青扮演凶手,她戴上一双类似的粗布手套,拿着钥匙,站在店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