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嶙站在门外观察。
“假设你已经触发了机关,或者确认机关即将触发,”严嶙说,“你需要尽快离开,并从外部锁门。”
孙砚青尝试快速锁门,但老式的门锁需要将钥匙插入并转动两圈才能从外反锁。
“这需要时间,”孙砚青一边操作一边说,“而且转动钥匙会有声音。”
“所以,他需要掩盖。”严嶙提醒。
孙砚青目光扫过货架,最后落在那只已经被证物袋装起来的发条青蛙原本的位置。
她想象着那只青蛙正在“咔哒咔哒”地跳动。
“我明白了,”她眼睛一亮,“他可以利用青蛙跳动的声音作为掩护!青蛙跳动的节奏很有规律,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夜里足够掩盖锁门的‘咔嗒’声。”
她模拟着动作:在青蛙跳动的间隙插入钥匙,在下一次跳动开始时迅速转动锁芯。声音果然被很好地掩盖了。
“然后,他需要把钥匙放回机器人肚子里。”严嶙继续。
孙砚青转身,面对机器人。
舱门开口不大,需要稍微俯身,小心地将钥匙放入。
这个动作确实可能让手套接触并刮蹭到舱门边缘。
“完成之后,他就可以从容离开。”严嶙总结道,“制造了一个从内部锁上的假象。”
整个模拟过程下来,虽然顺利,但要求凶手对时间把握极其精准,并且对店内环境非常熟悉。
“他不仅熟悉玩具,”孙砚青脱下手套,若有所思,“更熟悉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他知道哪件玩具能发出多大的声响,能持续多久。”
严嶙点头,目光再次扫过那些空置的货位。
那个隐藏在玩具背后的凶手,似乎正通过这些冰冷的机械,嘲笑着他们的调查。
但铁皮机器人肚子里那几根不起眼的纤维,或许正是撬开他完美计划的第一道裂缝。
第3章 监控里的帽子
玩具店所在的街道是市中心的老商业区,监控探头不少,但角度和清晰度各异。
技术队耗费了大量精力,调取了案发前后数小时内所有能覆盖玩具店周边区域的监控录像。
专案组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主要来自老刘),白板上贴满了街道地图和打印出的监控截图。
在技术队忙碌地调整监控时,严嶙、老刘和孙砚青退到店门口稍事休息,交流初步看法。
“现场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盘点中’的告示也是从里面贴的。”老刘搓着下巴,“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很大啊。”
孙砚青补充道:“初步走访了隔壁书店的老板娘,她提供了一些信息。据她说,陈老先生最近和几个人有过不快。”
“哦?哪几个?”严嶙立刻追问。
“一个是他的玩具供货商,好像因为一批货的质量问题吵过架。另一个是他店里的年轻店员,最近好像因为工作失误被批评了,状态不太好。还有一位,是附近的一个孩子家长,大概一周前因为买的玩具坏了,退款问题在店里大吵了一架,声音很大,老板娘都听到了。”
孙砚青看着笔记本说:“老板娘说,陈老先生人不错,但脾气有点倔,认死理。”
严嶙点点头,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
“供货商,店员,愤怒的家长…这三条线,都值得跟一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