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刘,监控那边抓紧,但别忘了,我们的调查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的身上。”

技术队调整完成,投影仪上播放一段关键录像——来自玩具店正对面一家珠宝店的摄像头,角度正好能拍到“奇趣玩具店”的门口。

时间戳显示是案发前一天下午3点17分。

一个身影出现在镜头里。

男性,中等偏瘦身材,穿着常见的灰色夹克,戴着一顶深色的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脸上还戴着口罩。

他推开玩具店的门走了进去。

“就是他。”老刘按下暂停键,用激光笔圈出那个人,“大概五分钟后出来。”他快进录像,3点22分,那个人再次出现,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纸袋,低头快步离开。

“纸袋里装的就是玩具士兵?”孙砚青问。

“大概率是。我们核对了店里的销售记录,那天下午这个时间段,正好卖出了一套那种型号的玩具士兵。”老刘切换画面,是玩具店内部的监控(角度对着收银台,但看不到最里面的货架),“看,他在这里付款。”

监控显示,戴帽子的人将一套玩具士兵放在柜台上,付了现金(无法追踪),全程没有抬头,与店员(小赵)几乎没有交流,接过纸袋就迅速离开。

“店员小赵怎么说?”严嶙问。

“问了,他说没什么印象,每天客人那么多,这个人打扮普通,又没说话,付现金,他根本不记得。”老刘耸耸肩,“听起来倒也合理。”

接下来的任务是追踪这个“帽子男”离开后的路线。

视频组的同事接力追踪,发现他出门后向右拐,穿过两条街,然后钻进了一条没有监控的老旧小巷。

“就像水滴进了大海,消失了。”老刘指着地图上的那片区域,“那片是待拆迁的老城区,出入口多,监控覆盖率低,很难继续追踪。”

“身形步态分析呢?”严嶙不放弃任何细节。

“技术队分析了,身高大约一米七三到一米七五,偏瘦,走路步伐较快,习惯微低着头。但从步态无法进行特定身份识别。”老刘叹了口气,“这家伙反侦察意识很强,刻意避开了所有可能拍到正面的摄像头。”

虽然买走了同款玩具士兵,但这个人是否就是凶手?

他是在为凶杀做准备,还是仅仅一个巧合的顾客?

如果是凶手,他如此大费周章地伪装购买凶器,说明计划周密,且不希望被查到购买记录。

“凶器是经过改装的,磨尖了枪头。”孙砚青思考着,“这需要工具和时间。购买玩具和实施凶杀之间,他需要有一个加工的地方。”

“重点排查那片老城区,”严嶙指示,“走访居民,看有没有人注意到形迹可疑的生面孔,或者最近谁家传出过打磨金属的声音。即使是老城区,这种声音在夜里也可能引人注意。”

“明白。”老刘记下。

“另一方面,”严嶙转向孙砚青,“我们不能完全被这个‘帽子男’牵着鼻子走。他也可能是凶手放出的烟雾弹。我们的调查重点,还是要回到那三名嫌疑人身上,核实他们的不在场证明,以及他们与手套纤维、监控影像的关联。”

投影仪上的画面定格在“帽子男”消失在巷口的模糊背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