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西汉山坳,痴儿筑庙

西汉元狩年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边境捷报频传,可远在秦岭深处的“乱石坳”,却像是被天地遗忘的角落。村子蜷缩在两座秃山之间,山梁上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只有裸露的青灰色岩石,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地里的土是掺着碎石的黄黏土,天旱时裂得能塞进半只拳头,缝隙里嵌着枯草;下雨时又变成烂泥塘,脚踩进去能陷到脚踝,拔出来时连带着扯出一串带着碎石的泥块。

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年景好时,粟米能收上三石,混着野菜能混个半饱;年景差时,就只能挎着竹篮漫山遍野挖葛根、啃树皮,连山上的酸枣都被抢着摘光。村里最穷的是李石,爹娘在他十岁那年,一场瘟疫里双双走了,只留下一间漏风的土坯房,房顶上的茅草都快被风吹光了,下雨时锅里、碗里都得接着水。

十七岁的李石,瘦得像根被风吹弯的芦苇,身上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他力气不大,却肯下苦功,靠着给村里的富户劈柴、挑水,换一口粟米粥喝;有时也去山里挖草药,拿到十几里外的镇上换几文钱,买些粟米和盐巴。可即便这样,他也常常饿肚子,夜里蜷缩在冰冷的土炕上,听着窗外的风声,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年开春,本该是播种的时节,却连着三个月没下一滴雨。地里的土干得冒烟,撒下去的粟米种子,连芽都没冒出来就枯死了。村民们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干裂的土地,唉声叹气,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王老汉叼着个没点燃的旱烟袋,皱着眉头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再不下雨,咱们都得饿死!”张二牛扛着他那把磨得锃亮的猎刀,也叹了口气:“山里的猎物也少了,昨天跑了一天,只打了只小野鸡,不够塞牙缝的!”

就在大家都唉声叹气的时候,李石却扛着把锈迹斑斑的锄头,往村后那座“秃山”走去。那山是村里的禁地,石头多、树少,风一吹就卷起漫天尘土,传说山里藏着山神,可几百年来,从没显过灵。有一年,村里的猎户去山里打猎,迷了路,最后被人发现时,已经冻僵在山涧边,大家都说,是他惊扰了山神,才遭了报应。

“李石这痴儿,又去做啥傻事?”王老汉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怕不是饿疯了,想去山里挖草根!”有人跟着起哄,笑声里满是苦中作乐的无奈。

刘婆子双手叉腰,撇着嘴说:“这丧门星,爹娘死得早,就是因为不敬天!现在还敢往秃山跑,小心山神发怒,把他卷下山崖!”

没人知道,李石是去给山神修庙。前几日,他去山涧挑水,天太热,他就坐在崖边的石头上歇了会儿,迷迷糊糊中,竟见着崖壁上有个模糊的影子——是个穿着树叶编织衣裳的老人,头发和胡子都白花花的,像山里的茅草。老人对着他招了招手,说:“痴儿,筑庙于山,福泽于坳。”说完,影子就消失了。

李石猛地惊醒,揉了揉眼睛,崖壁上什么都没有,只有风吹着茅草在动。可那句“筑庙于山,福泽于坳”,却像刻在了他的脑子里。他想,村里年年求天求地,可老天爷也没开过眼,不如求山神试试。就算不灵,给山神搭个遮风挡雨的地儿,也算是积德,总比蹲在村口等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