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掌柜,来二两烟丝。”一个头戴斗笠的老农推门而入,带进一阵潮湿的空气。
林志远笑着应声,手上动作不停。递过包好的烟丝时,他压低声音:“老周,晚上打烊后,后门见。”
老周不动声色地点头,将几枚铜钱放在柜台上,转身消失在雨幕中。
这样的暗号交接,林志远已经进行了大半年。表面上是烟铺老板,实际他暗中为抗日力量工作,这家烟铺正是地下联络站。
林志远原本是镇上小有名气的布商,家有贤妻和一双儿女,生活富足安稳。然而三年前淞沪会战的炮火打破了一切。他亲眼目睹日军飞机轰炸昆山县城,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一股难以压抑的怒火在那时燃起,促使他毅然投身抗日洪流。
“爹,外面有生人。”十四岁的儿子林明轩从里屋探出头来,压低声音道。
林志远眼神一凛,随即恢复常态。他拍拍儿子的肩,“去帮你娘准备晚饭吧。”
明轩懂事地点头退下。这孩子自打跟着父亲参与抗日工作后,越发机警老成,成了林志远得力的帮手。
夜幕降临,雨仍未停。烟铺打烊后,林志远悄悄打开后门,老周闪身而入,蓑衣上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晕开深色痕迹。
“区委指示,近期有一批药品要转运到阳澄湖游击队手中,需要我们安排路线和掩护。”老周脱下雨具,声音压得极低。
林志远眉头微蹙,“日军最近查得很严,各个路口都增设了关卡。”
“正是因此才更需要你的烟铺作掩护。药品可以藏在烟草中运输,你的货车一向有通行证。”
二人正低声商讨,忽然前门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林志远迅速将老周推进储藏室,自己整理了下衣衫,佯装睡眼惺忪地去应门。
“谁啊?已经打烊了。”
“林掌柜,是我,买包烟应急。”门外是熟悉的声音。
林志远松了口气,开门让进镇上的小学教师陈文渊。陈先生平日温文尔雅,却是地下党的重要成员。
“有紧急情况。”陈文渊进门后立即收起笑容,“我们内部可能出了叛徒。”
林志远心头一紧,“怎么回事?”
“上次转运枪支的行动,日军提前得到了消息,设下埋伏。我们损失了三个同志。”陈文渊面色凝重,“所有知情者都要彻查。”
雨声敲打着窗棂,屋内气氛陡然紧张。林志远脑海中闪过几个知情者的面孔,难以相信其中有人会背叛。
送走陈文渊后,林志远独自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久久不能平静。叛徒的存在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会突然窜出咬人一口。他必须更加小心。
数日后,药品转运行动悄然展开。林志远将药品精心藏在烟草捆中,装上货车。儿子明轩主动请缨跟车。
“爹,我去更不引人注意。学生送货,他们查得不严。”
林志远犹豫再三,终于点头同意。他再三嘱咐行车路线和应对盘查的技巧,目送货车消失在晨雾中,心中忐忑不安。
一天的等待格外漫长。黄昏时分,货车安然返回,明轩跳下车,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