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几位宗室亲王纷纷怒斥,朝堂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肃静!" 赵华筝沉声喝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朝堂之上,岂容喧哗?"
殿内立刻安静下来。赵华筝目光扫过众人:"增税扰民,借禄伤亲,都非良策。本宫倒有一法,可解燃眉之急。"
众人皆屏息等待。赵华筝缓缓道:"先皇在位时,曾赏赐不少珍宝给外戚勋贵。本宫决定,以身作则,先将长公主府的部分珍品变卖充作军饷。同时号召宗室勋贵效仿,为国分忧。"
这个提议既避免了增税,又顾及了宗室颜面,可谓两全其美。不少大臣纷纷称赞公主深明大义。谢临渊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躬身道:"公主圣明。"
就在此时,一名言官出列,手持弹劾奏章:"启禀公主,臣有本要奏!"
赵华筝心中一凛,知道重头戏来了:"讲。"
"臣弹劾长公主私德有亏,不宜垂帘听政!" 那言官高声说道,"臣听闻,公主近日频繁召见羽林卫指挥使萧彻,深夜议事,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恐有损皇家颜面!"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谢临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赵华筝面色不变,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她没想到谢临渊竟会用这种手段来攻击她。
"放肆!" 赵华筝怒喝一声,"本宫与萧将军议事,是为北境战事,关乎国家安危,何来私德有亏之说?你这是恶意中伤!"
"臣所言句句属实,有 witnesses 为证!" 那言官毫不畏惧,"请公主引咎辞职,还朝堂一片清明!"
几位与谢临渊交好的大臣立刻附和。赵华筝看向谢临渊,只见他闭目养神,仿佛事不关己。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本宫行事端正,问心无愧。此事不必再议。"
"公主这是要包庇萧彻,压制言路吗?" 那言官步步紧逼。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殿外传来急报:"启禀公主,萧将军从前线传回捷报!大败鞑靼,收复大同!"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扭转了殿内的气氛。赵华筝精神一振:"快,宣读捷报!"
捷报中详细描述了萧彻如何以少胜多,大败敌军的英勇事迹。众人听后无不振奋。赵华筝看向那名言官,语气冰冷:"萧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你却在此恶意中伤,居心何在?"
那言官顿时面如土灰,瘫倒在地。谢临渊睁开眼睛,看向赵华筝的目光复杂了许多。
"来人," 赵华筝朗声道,"将这名言官革职查办,交由刑部审讯,彻查幕后指使之人!"
"公主饶命!公主饶命啊!" 那言官哭喊着被拖了下去。
赵华筝环视众人:"还有谁要上奏?"
殿内鸦雀无声。赵华筝满意地点点头:"既然无事,那就退朝。谢太傅,请留步。"
百官退去后,太和殿内只剩下赵华筝和谢临渊二人。李德全识趣地带着内侍们退到殿外。
"太傅," 赵华筝开门见山,"今日之事,是你授意的吧?"
谢临渊躬身行礼:"公主明鉴,老臣绝无此意。言官弹劾乃是职责所在,老臣怎会干预?"
"是吗?" 赵华筝冷笑,"太傅当本宫是三岁孩童吗?那言官是你门生,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谢临渊抬起头,目光坦然:"公主,老臣承认,那言官确是老臣门生。但老臣对天发誓,绝未授意他弹劾公主。老臣只是... 只是担心公主年轻,行事不慎,遭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