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筝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将领,他身上的锐气与殿内众人的暮气形成鲜明对比。谢临渊皱眉道:"萧指挥使擅闯养心殿,未免太无规矩。"
萧彻抬头直视谢临渊,毫不畏惧:"军情紧急,末将死罪。但国难当头,若因礼仪而延误战机,才是万死难辞。" 他转而看向赵华筝,目光灼灼,"殿下,末将愿领兵出征,收复失地!"
赵华筝心中一动。她知道萧彻,寒门出身,凭战功一路擢升,是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此刻他的出现,恰如久旱逢甘霖。
"萧将军有何良策?" 她问道。
萧彻侃侃而谈,从兵力部署到粮草调度,条理清晰,句句切中要害。谢临渊几次想插话都被他巧妙避开。赵华筝越听越心惊,这个年轻人不仅勇武,竟还有如此出众的谋略。
"好!" 她一锤定音,"本宫准你所请。即刻调拨京营三万兵马,由你统领,驰援北境。"
"末将领命!" 萧彻起身时,目光与赵华筝短暂相接,那眼神中没有丝毫对女子掌权的轻视,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战意。
谢临渊看着这一幕,眼底掠过一丝阴霾。他意识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萧彻,或许会成为他计划中的变数。
夜渐深,赵华筝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天边残月。寒风吹起她的披风,猎猎作响。李德全悄无声息地递上暖炉:"公主,夜深露重,该回寝殿了。"
"李德全," 赵华筝轻声问,"你说,本宫能守住这江山吗?"
李德全躬身道:"公主聪慧果决,又有太傅与萧将军辅佐,必能安定天下。"
赵华筝苦笑。辅佐?这二人一个老成持重却暗藏野心,一个锋芒毕露却底细未明。这场权力的棋局,才刚刚开始。她握紧手中暖炉,暖意却传不到心底。今夜之后,她将不再是那个只需吟诗作画的长公主,而是要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杀出一条血路。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天了。赵华筝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深处的宫殿。她的步伐坚定,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命运的棋盘上,落子无悔。
第二章 朝堂交锋
景和七年冬,幼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京城。灵堂设在乾清宫,白幡如雪,哀乐低回。赵华筝一身素服,跪在灵前接受百官朝拜,脸上是恰到好处的哀戚,心中却在飞速盘算。
三天后,早朝在太和殿举行。这是赵华筝首次以监国长公主的身份临朝,她身着十二章纹的朝服,头戴九凤朝阳钗,端坐在御座左侧的垂帘之后。御座右侧,太傅谢临渊端坐于首辅之位,神情肃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德全尖细的嗓音划破殿内的寂静。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启禀公主,北境战事吃紧,军饷短缺,请公主下旨增征赋税。"
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大臣附和。赵华筝眉头微蹙,增税容易激起民变,这绝非良策。她看向谢临渊:"太傅以为如何?"
谢临渊起身拱手:"公主,军饷事关重大,若粮草不济,恐动摇军心。增税虽非上策,但眼下别无选择。"
赵华筝心中冷笑,谢临渊这是要将难题抛给她,让她做这个恶人。她正要开口,却见吏部侍郎出列反对:"太傅此言差矣!百姓早已不堪重负,再增税只会激化矛盾。依臣之见,不如暂借宗室藩王的俸禄,待战事平息再行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