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末将告退。" 萧彻起身行礼,转身离去。

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月色中,赵华筝久久未动。她知道,自己刚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与萧彻的结盟,无疑是与虎谋皮,但她别无选择。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夜风轻拂,带来阵阵寒意。赵华筝裹紧了披风,目光重新投向那轮皎洁的明月。前路漫漫,充满荆棘,但她不会退缩。为了先皇的嘱托,为了大靖的江山,她必须战斗到底。

第四章 暗流涌动

自庆功宴后,京城的气氛变得越发微妙。谢临渊表面上对赵华筝依旧恭敬,暗地里却动作频频,不断安插亲信,扩大势力范围。而萧彻则借着军功的东风,在军中声望日隆,隐隐有与谢临渊分庭抗礼之势。

赵华筝周旋于两人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平衡。她一方面倚重谢临渊处理朝政,另一方面又提拔萧彻,让他掌管京畿防务,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这日,赵华筝正在批阅奏折,李德全匆匆进来禀报:"公主,不好了!太傅在朝堂上提议,要立定王之子为皇太孙!"

赵华筝手中的朱笔一顿,墨滴在奏折上晕开一个黑点:"什么?他怎么敢?"

"太傅说,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无子,当从宗室中择贤立嗣。定王之子天资聪颖,是最佳人选。" 李德全急声道,"不少大臣都附和太傅的提议。"

赵华筝猛地站起身:"岂有此理!定王狼子野心,人人皆知。立他儿子为皇太孙,无异于引狼入室!"

她快步走向外殿:"备轿,本宫要立刻进宫!"

来到太和殿,果然看到谢临渊正站在殿中,慷慨陈词:"... 陛下宾天,国祚飘摇。当务之急是确立皇储,以安民心。定王世子聪慧过人,贤良淑德,实乃最佳人选。请公主三思!"

定王站在一旁,满面红光,显然对这个提议极为满意。不少宗室亲王和大臣纷纷附和,场面几乎一边倒。

"太傅此言差矣!" 赵华筝的声音在殿门口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赵华筝身着朝服,神情肃穆地走了进来。谢临渊等人连忙躬身行礼:"参见公主。"

赵华筝走到御座旁,目光扫过众人:"立储乃是国之大事,岂能如此草率?定王世子年仅五岁,乳臭未干,如何能担此重任?"

定王立刻反驳:"公主此言未免太过偏颇。当年景元帝登基时也不过七岁,不照样治理天下?"

"那是因为先皇留下了遗诏,命本宫辅佐陛下。" 赵华筝冷冷道,"定王世子有何资格与先皇相提并论?更何况,定王在朝中结党营私,声名狼藉,其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定王气得脸色发白:"你... 你血口喷人!"

"本宫是不是血口喷人,定王心里清楚。" 赵华筝毫不退让,"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必须从长计议。本宫决定,暂缓立储,待国事安定之后再行商议。"

谢临渊上前一步:"公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储之事拖延不得啊。"

"太傅是觉得本宫监国做得不好吗?" 赵华筝直视谢临渊,"还是说,太傅急于扶持傀儡,好行专权之实?"

谢临渊脸色一变:"公主误会了,老臣绝无此意。"

"是吗?" 赵华筝冷笑,"那为何太傅对定王世子如此上心?莫非太傅与定王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