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5 猜忌之藤

沈策大胜而归,声望达到顶峰。

凯旋宴上,百官敬酒,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萧珩坐在龙椅上,看着被众人簇拥的沈策,忽然觉得陌生。

“沈将军用兵如神,实乃国之栋梁。”

“听说军中只知将军令,不知天子诏呢。”

“陛下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流言开始在朝中蔓延。起初萧珩不信,甚至严惩了几个嚼舌根的臣子。可每当看到沈策在军中威望日盛,看到百官提及沈将军时的敬畏眼神,那点帝王独有的猜忌,终于如藤蔓般缠上心头。

他开始想起宫变那夜,沈策仅凭一句话就调动了半数禁军;想起沈策府中,总有将领深夜拜访;想起北境战场上,士兵们高呼的是“将军万岁”...

恐惧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在猜疑的土壤里疯长。

泰和五年,沈策收养远房族侄,取名沈念,对外称是为延续香火。只有萧珩知道,那个“念”字,藏着怎样未说出口的惦念。

“他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吗?”萧珩忍不住猜想,“还是...真的只是思念?”

帝王心术,最忌情深。先帝临终前的告诫言犹在耳:“为君者,不可全然信人。纵是至亲至近,亦要留三分疑心。”

萧珩越来越沉默,越来越疏远。沈策似乎有所察觉,却从不辩解,只是更加恪守臣礼,甚至主动交还部分兵权。

然而这反而加深了萧珩的疑心:“若不是心虚,何必如此?”

6 背叛之证

泰和七年冬,边关急报:北境异动,似有大军集结。

恰逢沈策旧伤复发,卧床不起。萧珩派心腹大臣赵铭前往探视,实则监视。

赵铭归来后,面色凝重:“陛下,臣在将军府见一可疑之人,似是北戎装扮。沈将军与之密谈良久,见臣至,匆忙离去。”

萧珩皱眉:“可有证据?”

“臣不敢妄言,但沈将军近日行为确有些反常。”赵铭低声道,“他多次拒绝陛下赐药,府中常有陌生面孔出入。且...”他欲言又止。

“且什么?”

“臣听闻,沈将军私下曾言,当年若他愿意,皇位未必是...”

“够了!”萧珩猛地打断,脸色铁青。

是夜大雪,萧独坐殿中,手中攥着那枚刻着“结义”的玉佩。他知道赵铭之言未必可信,但连日来的猜忌如毒蛇啃噬着他的心。

“陛下!”侍卫匆匆来报,“在沈将军别苑搜出与北戎往来书信!”

萧珩看着那些“证据”,手微微发抖。字迹确是沈策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若北戎助他取得帝位,愿割让边境三州...

“召沈策入宫。”萧珩的声音冷得像冰。

7 鸩酒之殇

沈策一身素衣而来,未着戎装,未佩刀剑。他跪在殿中,面色苍白却平静。

“这些,你作何解释?”萧珩将书信掷于地上。

沈策粗略一看,微微一笑:“陛下既已认定臣有罪,又何须多问?”

“朕要听你亲口说!”萧珩猛地站起,声音颤抖,“告诉朕,这些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