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普罗米修斯”的赠礼
“海龙号”深海探测器破开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上方的浓雾,像一个疲惫的巨兽缓缓停靠在“深渊探索者”号科考母船的甲板上。
船体还在微微震动,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控制室,咸涩冰冷的海风瞬间灌满我的肺部,却压不下我心中的灼热。我是艾拉·肖,材料生物学家,这次科考的首席科学家之一。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万米深潜,目标区域是一片从未被探索过的海沟热液区。
“数据怎么样?样本呢?”我抓住第一个从舱内出来的工程师麦克,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
麦克脸色苍白,不是由于疲惫,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震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他指了指身后正在被机械臂小心翼翼卸下的样本箱:“博士…你自己看吧。我们…我们可能找到了不得了的东西。”
样本箱被送入高度隔离的无菌实验室。透过厚厚的强化玻璃,我和其他几位核心科学家屏息注视着。
机械臂从保压舱内取出的,不是预想中的奇异生物或矿物,而是一块…东西。
它通体漆黑,大约篮球大小,表面极其不规则,像是某种扭曲的、凝固的金属熔岩,又像是被强行糅合在一起的无数细小碎片。它在无菌灯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哑光质感,仿佛能吸收周围所有的光线。
最让人不适的是,它似乎在…微微蠕动。
不是明显的运动,而是表面那些细小的、类似金属鳞片或结晶的结构,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几乎难以察觉的频率起伏、错位、重组。盯着看久了,甚至会产生一种晕眩恶心的感觉,仿佛那块东西是“活”的,正在沉睡中呼吸。
“上帝啊…”地质学家大卫喃喃自语,“这是什么?某种未知的金属有机复合体?还是…”
“它的能量读数非常奇怪,”仪器专家小林盯着屏幕,眉头紧锁,“低频波动,但极具规律性,不像任何已知的放射性元素或地热活动。而且…它似乎在持续散发一种极其微弱的、频率复杂的宽频信号。”
“信号?向哪里发射?”我立刻追问。
“无法解析,像是…随机的噪音。但又太有规律了。”小林摇头。
我们将其命名为“普罗米修斯样本”,既代表了它可能带来的科学火种,也暗含了未知的风险。
初步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它的物理性质极其矛盾:硬度极高,能轻易划伤金刚石钻头,但内部结构扫描却显示其密度分布极不均匀,存在大量空腔和流体通道;它对高温、低温、强酸、强碱均表现出近乎绝对的惰性,但其表面的“蠕动”却表明内部存在持续的能量活动。
它像一个完美的矛盾体,挑战着我们所有的认知。
争论随之而来。以安全官亨德里克斯为首的一派认为这东西极度危险,应立即封存,返航后交由更高级别的机构处理。他甚至动用了紧急协议,要求将样本隔离等级升至最高。
而以我和大卫为首的研究派则被巨大的科学发现冲昏了头脑,坚持进行基础但必要的前期研究。“我们不能抱着金饭碗饿死,”大卫激动地争辩,“这可能改写材料学、生物学甚至物理学!必须尽快弄清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