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林小满把第十三个烟蒂摁进几乎溢出的外卖盒里,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转23:59。

还有一分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窗外北京的霓虹灯吞噬了星光,楼上邻居的争吵声穿过薄薄的楼板。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光标在剧本文档里闪烁,第三十七稿仍然像一坨毫无生气的死肉。

甲方要的“都市爱情奇幻”故事卡在第二章,怎么也推进不下去。

“能不能来点真情实感?主角的动机太弱了!”下午的视频会议上,制片人的唾沫星子几乎要穿透屏幕。

真情实感?小满苦笑。

北漂四年,她最擅长的就是把所有真情实感打包塞进心底最深的角落,然后贴上“暂不营业”的标签。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妈妈”两个字。

小满犹豫了三秒,还是接了。

“小满,今天中元节,给你奶奶烧点纸没?”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

“妈,我在赶稿,北京哪儿找地方烧纸啊。”

小满尽量让声音听起来疲惫不堪,这是她惯用的防御姿态。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就知道你会这样。

你奶奶走前的最后一个中元节你就没回来,现在都三年了,连张纸都不烧,像话吗?”

小满捏紧了手机,“奶奶从来不在乎这些形式。”

“你怎么知道她不在乎?她等了你整整一晚上!临终前还念叨你的名字...”

母亲的声音哽咽了,“算了,不说这个了。你最近怎么样?”

“老样子,忙。”小满简短地回答,试图结束这场对话。

“你奶奶留给你的那个木盒子,你打开过吗?”

小满瞥了一眼床底下积灰的纸箱,“没时间看。”

“里面有她留给你的东西,说是关于咱家什么秘密的。你抽空看看。”

挂掉电话,小满烦躁地在屋里踱步。

中元节,又是中元节。

这个节日总像一根细针,精准地刺破她努力维持的平静表象,让那些被压抑的愧疚汩汩流出。

最终她还是屈服了,从床底下拖出那个从老家寄来后就从未打开过的纸箱。

里面除了一些冬衣,果然有个褪色的红木盒子,上面刻着模糊的莲花图案——奶奶最喜欢的花。

打开盒子,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叠泛黄的照片。

最上面是奶奶六十大寿时拍的,小满挨着她坐着,两人手里各捧着一盏刚刚做好的荷花灯。

奶奶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而19岁的小满则一脸不耐烦,明显是被迫参与这种“老土”的活动。

照片下面是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给小满”。她认出那是奶奶工整却有些颤抖的字迹。

“小满,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奶奶大概已经去另一个世界点亮河灯啦。

别难过,奶奶活了八十三年,够本了。

只是最后一个中元节没能和你一起放河灯,有点遗憾。

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听奶奶讲河灯渡的故事。人说中元节子时,忘川河上会亮起千万盏河灯,那是生者给逝者的念想铺成的回家路。

只要还有人记得,逝去的亲人就能借着河灯的光找到归途;若是被忘得一干二净了,那灵魂就会随着黎明消散,变成无名之灵。

奶奶不怕死,就怕被你们忘了。所以啊,今年中元,河灯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