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梅雨季的漏水与 302 的怪姑娘:藏在发绳里的星图

凌晨三点的出租屋,台灯把陈暮的影子揉进满墙气象地图的褶皱里。桌面上七八个硬盘像沉默的礁石,数据线缠绕成藤蔓,牵着十年的时光 ——2013 年台风 “海燕” 的录音里,电台主持人的咳嗽声还沾着咸湿的海风;2019 年暴雪天的背景音中,路人 “当心路滑” 的提醒冻得发脆;唯独标注 “2017.6.12 林汐直播・科普项目启动录” 的文件夹,始终亮着刺目的 “空白”,像他心里没填完的半句约定。

“小陈,又熬到这会儿?” 门外张婶的声音裹着搪瓷碗的碰撞声飘进来,“绿豆汤放门口了,凉了败火 —— 你这空调再漏,我家天花板可要长霉了,你张叔说再修不好,就得拆了重装。”

陈暮关掉音频软件,起身时硬盘碰撞的 “咔嗒” 声格外轻。他接过碗,指尖触到瓷沿的温度,突然想起 2019 年那个雪夜 —— 他抱着电话打给漠河气象站,接线员说 “林汐观测员去追夜光云了,归期不定”;挂了电话又翻出导师的号码,听筒里传来 “小汐跟着老郑去野外了,卫星电话信号时断时续,上次她托人带话,说等观测期过了就联系你”,那时候听筒里的风雪声,和现在碗沿的凉意一样,都能冻透心口。

“还在找那天的录音啊?” 张婶的银镯子叮当作响,目光扫过硬盘堆,“都十年了,你说你当年放着省气象台的工作不去,非要守着这出租屋,守着你们那什么‘气象科普项目’,值得吗?”

“值得。” 陈暮攥紧碗沿,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 他没说 2017 年 6 月 12 日是他们约定的项目启动日,林汐要在电台直播里播完首条科普预报,他们再一起去天文台画星图;也没说他每年 6 月 12 日都去老便利店坐一夜,录下当天的环境音,存进标着 “项目素材” 的硬盘里。

第二天下午,空调师傅的电话还没通,楼下传来纸箱落地的闷响。陈暮趴在窗台往下看,穿浅蓝连衣裙的姑娘正弯腰搬箱子,马尾辫甩动时,发尾的宇航员发绳晃得他眼晕 —— 那发绳上的星星贴纸,和当年林汐在天文馆买的一模一样,她当时还笑着说 “宇航员要等星际信号,就像我们等项目成功”。更扎眼的是纸箱上的字:“漠河气象站・夜光云观测数据(易碎)”。

“咚!咚!咚!” 敲门声撞得门框发颤。陈暮开门时,姑娘举着手机屏幕,上面渗水的天花板照片皱着眉:“302 住户?您家空调漏到我 301 了,这是第三次!我箱子里是夜光云原始数据,淋坏了您赔得起吗?”

陈暮的目光没落在照片上,却钉在屏幕角落 —— 一段音频正在播放,女声清浅:“华东地区明日晴转多云,北风三到四级,夜间湿度 70%,适合观测低空云系……” 尾音里那声极轻的 “记得添衣”,像根生锈的针,猝不及防扎进耳膜。十年前林汐在学校广播站播科普预报,总爱加这句,说 “听的人说不定正准备去野外观测”。

“这音频……” 陈暮的声音发紧,指尖想碰屏幕,却在半空停住,“你从哪弄的?”

姑娘警惕地往后退,飞快关掉音频:“关你什么事?先修空调!我这批数据要交去气象局,补‘十年气象科普’项目的缺口,耽误了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