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九月的雨连下了三天,城里的空气湿冷,我翻出阳台的铁皮桶,把上次从老家带回来的红薯干倒进玻璃罐时,突然想起小娃说的红薯窖——去年秋天他特意带我去看过,在院子角落的老槐树下,用石板盖着,里面藏着冬天的口粮。

正想着,手机就响了,是小娃的视频。镜头里的他穿着薄外套,站在红薯窖边,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照亮了窖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红薯:“叔叔!我们把今年挖的红薯都放进窖里了,最大的那筐留着给你,等你回来吃!”手电筒的光晃过他的脸,能看见鼻尖沾着点泥,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我问他红薯窖潮不潮,他赶紧蹲下来,拍了拍窖边的干草:“爷爷教我铺了三层干草,还在石板缝里塞了旧棉布,红薯不会坏的!”说着就拿起一个红薯,对着镜头晃了晃,“你看这个,比我上次挖的还大,奶奶说蒸着吃最甜,我已经帮你留好了!”

挂了视频,我订了周末的车票,还去超市买了小娃念叨了好久的巧克力,想给他和小伙伴们分着吃。车子驶进村子时,雨刚停,田埂上的泥土泛着湿润的气息,远远就看见小娃站在红薯窖边,手里拎着两个铁皮桶,桶上的“泥鳅桶”三个字被雨水洗得格外鲜亮。

“叔叔!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他看见我,手里的桶一放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往红薯窖走,“我带你去看我们的红薯,都好好的呢!”掀开石板,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窖里的红薯摆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筐果然堆着个个饱满的大红薯,旁边还放着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红薯叶——小娃说爷爷教他留的,煮水喝能清热。

那天下午,我们蒸了满满一锅红薯。小娃蹲在灶台边,盯着蒸笼里冒出来的热气,时不时问:“奶奶,红薯好了没?我想让叔叔尝尝!”红薯蒸好时,满屋子都是甜香,他挑了个最大的,剥了皮递到我手里:“叔叔你快吃,这个最甜!”我咬了一口,软糯的红薯肉在嘴里化开,甜得能尝到阳光的味道,和小时候爷爷从红薯窖里拿出来的,一模一样。

傍晚,小娃拉着我去田埂上转。红薯藤已经割下来,堆在田边当柴烧,他指着空地里的坑说:“明年春天,我们还在这里种红薯,旁边再种点薄荷,摸泥鳅的时候就能闻见香味了。”风里带着雨后的清凉,远处的向日葵花盘虽然已经枯萎,却还朝着太阳的方向,像在守护着田埂里的约定。

走的那天,小娃把一筐红薯和一袋红薯干塞进我车里,又把铁皮桶擦干净,放在红薯窖边:“叔叔,这个桶就放在这里,等明年夏天,我们还去摸泥鳅,用它装泥鳅!”我点头答应,车子开远时,从后视镜里看见他还站在红薯窖边,手里举着个红薯,朝着车子的方向挥手。田埂上的泥脚印歪歪扭扭,像一串温暖的记号,刻在时光里。

回到城里,我把红薯分给邻居,张阿姨尝了一口,笑着说:“这红薯比超市买的甜多了,有小时候的味道。”我想起小娃蹲在红薯窖边的模样,想起爷爷铺干草的动作,突然觉得,所谓故乡的味道,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是藏在一双双为你留着好东西的手里,藏在一个个为你守护温暖的角落里,像红薯窖里的甜香,永远都不会散。

腊月二十四那天,我带着年货回了老家。车子刚拐进村口,就看见院子里挂着红灯笼,小娃和爷爷正在贴春联,奶奶坐在门口择菜,远远看见我,就笑着招手:“回来啦!快进屋,灶上还炖着泥鳅干红薯汤呢!”

小娃手里拿着胶水,跑过来帮我拎行李,衣服上沾着点红墨水,像个小花猫:“叔叔!我和爷爷写了春联,你看这个‘福’字,是我贴的!”他拉着我往屋里走,客厅的墙上贴满了他画的画——有向日葵花田,有水沟边摸泥鳅的场景,还有两个铁皮桶,桶里装满了红薯和槐花,画得歪歪扭扭,却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年三十晚上,我们围在桌子旁吃年夜饭。奶奶炖的泥鳅干红薯汤冒着热气,爷爷炒的腊肉喷香,小娃坐在我旁边,不停给我夹菜:“叔叔,你多喝点汤,泥鳅干是去年夏天晒的,红薯是从窖里拿的,可香了!”爷爷喝着酒,说:“今年的年过得热闹,明年夏天,我们再摸些泥鳅,晒更多的泥鳅干,冬天就能多炖几锅汤。”

饭后,我们一起放烟花。小娃举着烟花棒,在院子里跑,笑声像银铃一样,爷爷站在旁边,帮我们点烟花,奶奶坐在门口,手里织着毛衣,说要给小娃织件新的,明年春天穿。烟花在夜空中炸开,五颜六色的光映在铁皮桶上,桶壁的锈迹都变得温柔起来,像在和我们一起庆祝团圆。

大年初一早上,小娃拉着我去给街坊邻居拜年。我们拎着铁皮桶,里面装着奶奶做的年糕和红薯干,挨家挨户送过去。张奶奶接过年糕,笑着摸小娃的头:“真是个好孩子,跟你叔叔小时候一样,懂得分享。”李爷爷则拿出糖,塞在小娃手里:“拿着吃,明年还要跟你叔叔一起摸泥鳅啊!”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小娃跟我说:“叔叔,明年清明,我们还去摘槐花,蒸槐花饭;夏天摸泥鳅,种向日葵;秋天挖红薯,放进窖里;冬天就一起吃红薯汤,放烟花。”我摸着他的头,说:“好,我们每年都这样,把这些快乐的事,一直做下去。”

离别的那天,小娃把一袋子年糕和红薯干塞进我包里,又把铁皮桶抱过来:“叔叔,这个你带回去,等明年春天,我种了红薯苗,就拍视频给你看。”我接过铁皮桶,桶壁还带着院子里的烟火气,沉甸甸的。

车子开远时,我从后视镜里看见小娃和爷爷奶奶还站在门口,小娃手里举着烟花棒的残骸,爷爷奶奶手里拎着空竹篮,朝着车子的方向挥手。院子里的红灯笼在风里晃着,像一团温暖的火,照亮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回到城里,我把铁皮桶放在阳台最显眼的地方,桶里装着小娃送的年糕和红薯干。每天看着它,就想起老家的红薯窖、田埂上的向日葵、水沟边的薄荷,想起小娃的笑声和爷爷奶奶的笑容。我知道,无论走多远,无论过多久,那些藏在铁皮桶里的时光,那些浸在牵挂里的温暖,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会像故乡的年关一样,一年又一年,把我们的团圆和约定,牢牢地装在心里,让这份传承,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