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崔茵用手一番操作下来,验证春儿说的没错。

周令的“小小令”能行!

她净过手出来,听蔡嬷嬷向邓氏禀着话。

蔡嬷嬷和曲嬷嬷一样,是邓氏嫁入护国公府时的陪嫁丫鬟。

蔡嬷嬷左腿是瘸的。

她年轻时到了年纪,又有了喜欢的人,邓氏给了身契和一笔嫁妆,放其出府嫁人。

谁料所嫁非人,丈夫婚后露出本性,经常打她,左腿硬生生被丈夫用扁担打残了。

后来邓氏知道气得牙齿都快咬碎了,立马把蔡嬷嬷救了出来,至于她的丈夫,听说被折磨了半个月,最后消失在人世。

“夫人,那春儿确实有了一个月多的身孕。”

崔茵脚步顿了会。

想到周令被春儿“照顾”了快两个月,这怀孕时间对得上。

时间没问题,那也不代表孩子就是周令的吧。

……或许是也不一定。

谁知道呢,周令如今又不能开口说话。

“崔氏,你有什么要说的?”

突然被邓氏点名,崔茵无语。

婆母这是要她说什么?

表态?

还是婆母要甩锅?

嗯,婆母有甩锅的嫌疑。

“母亲,春儿是您的人,儿媳不敢做主。”崔茵觉得自己回答得没问题,春儿是婆母派来照顾周令的,如今弄出个孩子来,这能怪谁?

怪家门不幸!

怪周令即使昏迷也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怪他长得好看,招人惦记!

怪春儿取错了名字,冬天也发春,怪她心思不纯想攀高枝!

怪婆母识人不清!

……

反正怪天怪地也不该怪她头上来。

崔茵的回答在邓氏的意料之中,她很失望,也气,“春儿是我的人没错,那阿令是不是你夫君?!如今出了这事,你这当妻子的能独善其身?”

邓氏的话让崔茵脑子里闪过一束光。

她与周令成婚三年,府里就只有她一个妻子,没有妾室通房。

至于外面的女人,她只晓得一个,还是周令自爆告诉她的——红楼里的花魁娘子。

外室那些有多少,她就不知了。

周令喜欢女人,但有一个毛病,不喜欢别人塞女人。尤其是往家里塞的。所以他的后院只有她一枝独秀,外面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婆母晓得周令这个毛病,加上他阴晴不定的性子,所以没敢给他房里塞过女人,怕影响母子关系。

如今周令这般了,婆母可能想趁机塞个女人过来……

一来是为了给她这个儿媳妇不痛快。

二来是周令醒不醒得过来还是未知数,国公府得有后。

三来,等周令醒过来,木已成舟,还能喜当爹。双喜临门。届时他要发火,也不会朝婆母发。

是了。

一定是那样。

婆母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厉害!

前半夜看戏,又是审问又是验证的,后半夜该她唱了。

崔茵肠子七拐八绕,自觉聪明,她回道:“春儿在婆母面前伺候好几年了,虽然她心思不纯,但也没闹出天大的事来。如今她还怀了夫君的孩子,即是罪人又是功臣,功大于过,儿媳想着便把春儿抬为姨娘吧。还能顺道给夫君冲冲喜。”

小半会后,只听邓氏这边一声冷哼,“你怎么知道,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阿令的。”

崔茵一怔。

呃……婆母这是要闹哪样,人不是你拐个大弯要名正言顺的塞过来的么?

她都愿意承担周令醒过来后的怒火了,婆母还不见好就收。

母子俩一样难伺候。

崔茵随机应变道:“婆母身边的人,再如何也是好的。”

邓氏盯着崔茵看了一会,“崔茵,你是不是认为春儿和阿令的事是我一手安排的?”

婆母居然自爆,这让崔茵费解。

难道不是吗?

崔茵不接话,眼睛盯着自己的绣鞋看。

这是默认了。

见状,一旁的曲嬷嬷和蔡嬷嬷看了直摇头。

少夫人是个蠢的,她们夫人最讨厌心术不正的人,而且,当家主母岂容一个奴才拿捏!

春儿算是触了夫人的逆鳞,之所以留着她命,可不是因为她怀孕,估摸着想等少爷醒来让他处置。

少爷高傲,要是知道自己的身子被一个丫鬟玷污了,那是要吃人的。

“崔氏,春儿一个丫鬟都知道给自己找出路,你身为正妻就没有点儿醒悟么?”

邓氏的话,崔茵咂巴了一小会,不懂。

“请母亲指点。”

邓氏习惯了崔茵的蠢笨,“你落胎的事情,我没处置你,是想等阿令回来有你好看的,你入门三年,晓得阿令的脾气,横起来,别说我这个做母亲的,就是他父亲披挂上阵也治不住他!”

崔茵的心被邓氏的话砸得怦怦跳。

她怀孕是周令走后发现的。

所以周令并不晓得。

后来孩子没了,那段日子她过得胆战心惊,就怕周令回来掐死她。

周令受伤昏迷,说实话,她松了口气。

那个孩子……她不想的……

崔茵跪下,“求母亲给条出路。”

她怕,怕周令。

邓氏瞥了她一眼,“我可以给你指条出路,就怕你不愿!”

有路,崔茵怎会不愿,“请母亲明示。”

“阿令人虽昏迷着,但身体没问题,刚才你…你亲自验证过了,要个孩子没问题……”

崔茵不可置信的看着邓氏,“婆母是要儿媳学春儿?!”

邓氏冷眼,“你欠阿令一个孩子,那就该还他一个孩子。如果在他清醒过来之前你能怀上,算你运气。如果他醒不过来,你也该给他,给国公府留个后!”

果然,这条路不好走。崔茵无语。

“母亲,孩子让谁生不是生,又不是只有儿媳能生。”崔茵想了一个办法,“夫君在外头有一个喜欢的红粉知己,不如让她来生。”

崔茵不想学春儿,只要有其他法子,她可以不管不顾,“那女子出身是不太好,可她卖艺不卖身,是清白的姑娘。只要替她赎了身,迎进门……儿媳想夫君会满意的。”

邓氏气得不想理她。

邓氏甩袖走后,蔡嬷嬷提点了崔茵几句。

崔茵谢过蔡嬷嬷的好意,却根本没往心里去。

众人不知道那个孩子不是她不要……她从来没有想打掉他……

她不欠谁,谁也不欠……

只有那个害她的人才知道她有多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