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金殿对峙

暮春的雨丝斜斜织着,将紫宸殿的琉璃瓦洗得发亮。沈清辞跪在冰凉的金砖上,听着头顶上传来的龙颜震怒。

“沈清辞!你可知罪?”

她缓缓抬头,凤眸里映着阶上明黄的身影,声音平静无波:“臣不知。”

御座上的新帝猛地拍碎了茶盏,青瓷碎片混着茶水溅在龙袍下摆:“不知?江南水灾,你力排众议启用的李太守贪墨赈灾款,致使数万灾民流离失所!如今言官弹劾你的奏折堆成了山,你还敢说不知?”

沈清辞叩首在地,额头抵着金砖的凉意:“李太守确是臣举荐,但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他绝非贪墨之辈。请陛下给臣三日时间,臣定能查明真相。”

“三日?”新帝冷笑,“沈相好大的口气。你当这朝堂是你沈家的后院不成?”

殿内的空气凝固如冰。百官噤若寒蝉,谁都清楚,这位年仅二十五岁便官拜宰相的女子,此刻正站在悬崖边上。三年前先帝驾崩,太子年幼,是时任御史中丞的沈清辞联合几位老臣平定了外戚之乱,辅佐年幼的太子登基。可如今太子长成,亲政未满半年,便急于削夺这位“定海神针”的权柄——他总记着幼时躲在屏风后,亲眼见母亲因外戚构陷被赐毒酒,那瓷碗坠地的脆响,至今仍在耳畔。

沈清辞挺直脊背:“陛下若信不过臣,可将臣暂且收押,待查明真相再作处置。但灾民不能等,赈灾款的去向不能不明。”

新帝盯着她片刻,忽然挥了挥手:“罢了,朕就给你三日。三日之后若无结果,你便与那李太守一同下狱吧。”

走出紫宸殿时,雨还在下。沈清辞的青布官袍已被打湿,贴身的中衣透出凉意。门生苏文彦撑着伞追上来,声音带着焦急:“老师,您何必……”

“不必多言。”沈清辞打断他,“备马,去江南。”

苏文彦跺脚道:“可从京城到江南,快马加鞭也需两日!您只有三日时间啊!”

沈清辞望着雨幕中的朱雀大街,唇角勾起一抹淡笑:“那就让马再快些。”

2 江南疑云

两匹快马出了城门,蹄声踏碎了雨巷的寂静。沈清辞伏在马背上,发丝被风吹得凌乱。她想起十六岁那年,父亲作为太子太傅因“谋逆”罪被斩于闹市,母亲带着她和幼弟流放岭南。流放途中,母亲染病去世,她带着年幼的弟弟一路乞讨回京,隐姓埋名在书肆做学徒,只为有朝一日能查清父亲的冤案。

五年隐忍,她考中科举,以女子之身入仕,从翰林院编修做起,一步步走到权力的中心。旁人只道沈相手段凌厉,却不知她每一步都踩着刀尖。

快马行至第二日傍晚,终于抵达江南巡抚衙门。李太守的副手王同知早已等候在门口,见了沈清辞,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沈相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

沈清辞翻身下马,目光锐利如刀:“李太守何在?”

王同知眼神闪烁:“李大人……李大人他畏罪自缢了。”

“自缢?”沈清辞冷笑,“何时的事?”

“就在昨日。下官发现时,李大人已经……”

“带本宫去看看。”

李太守的卧房一片狼藉,梁上悬着的白绫还在微微晃动。沈清辞走上前,仔细打量着地上的尸体,忽然蹲下身,指着死者的脖颈:“这勒痕不对劲。”